脊尾白虾疾病防控方案以预防为主,在未发病的情况下,应建议每10-15天泼洒“菌克A380”(“菌克27”)+“低聚糖
[低聚糖是一种新型功能性糖源,广泛应用于食品、保健品、饮料、医药、饲料添加剂等领域。]863”,生物抑制弧菌等有害菌繁殖,达到对水体
[水体 ,水的集合体。]的生物消毒,同时定期使用“底速安”、“臭氧水安”或“底黑安”有效改良地质,同时根据水质的指标,定期使用“绿水解毒安”或“”氨基酸解霸”解毒,使用“强效EM”、“*酵素”、“光合细菌”等平衡菌相,稳定水质。
9-10月份是脊尾白虾发病的又一高峰,虾蟹对外界**很敏感,如台风、暴雨,尤其冷空气带来的水温下降或者池塘有机质得不到充分的分解,为有害物质的产生和积累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也为致病菌的繁殖奠定了基础,水体盐度的变化,使脊尾白虾应激过度,体质下降感染病原菌而易发病。
在养殖后期出现的脊尾白虾死亡,跟底质恶化有密切关系。塘底的淤泥内含有各种腐殖质、病菌、微生物及硫化氢
[硫化氢,分子式为H2S,分子量为34.076,标准状况下是一种易燃的酸性气体,无色,低浓度时有臭鸡蛋气味,有毒。]等有害物,一旦虾潜入恶化的底质,容易中毒而使体质下降,时间一长就会死亡。正确的对水质、底质进行改良尤为重要。
预防方法:
1、养殖过程中建议定期使用“利生素”、“光合细菌”、“强效EM”,在水体中构建优良的菌相,促进大分子有机物正常分解,转化成为浮游微藻能够吸收利用的营养。有益菌
[有益菌一般是指在人体肠胃生长的、对人体健康起到正面作用的细菌或真菌。]的投放不仅能净化水质,还可以抑制有害菌的滋生,降低发病率。
2、经常使用“底速安”、“底黑安”、“臭氧水安”改良地质,降解底质中**酸盐
[**酸盐,一类无机化合物的总称。]、硫化氢等有害物质,降解底层有机废物,消除底泥发黑、发臭、发热解除水底毒性。抑制细菌性疾病发生。
3、保证饲料质量,绝不投喂**、变质、污染的饲料。饵料投喂合理,避免饵料浪费,腐烂变质使池底恶化。在饲料中添加“产酶益生素”、“肽菌素”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降解排泄物中的氨氮、**酸盐等有害物质的含量。降低饵料系数,促进生长。
4、保证水体中溶氧不低于4mg/L,恶劣天气或水质恶化时多开增氧机
[增氧机是一种常被应用于渔业养殖业的机器。],同时使用“底生氧”、“氧力源”增加水体溶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