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南美白对虾
[白对虾,对虾科海洋生物,原产于南美洲太平洋沿岸的暖水水域,是目前世界上三大养殖对虾中单产量最高的虾种。]养殖常年受到病害的侵袭,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其中弧菌
[弧菌(Vibrio)是菌体短小,弯曲成弧形,尾部带一鞭毛的革兰氏*性菌。]是最大的元凶,会经口传播并定植在对虾消化道
[消化道是一条起自口腔延续为咽、食管、胃、小肠、大肠、终于*门的很长的肌性管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盲肠、结肠、直肠)等部。]产生毒素引起组织损坏,并造成对虾肝功能紊乱及消化系统障碍,然后引发病害死亡。
近几年来,南美白对虾早期死亡综合症的病原主要是副溶血弧菌,在对虾养殖中,多发病于虾苗放养7-30天,患病对虾体色呈白浊微红,多数肝胰脏肿大,质地松软,颜色呈淡白或淡**,部分患病对虾的肝胰脏明显萎缩,失去食欲,空肠空胃。该病病情发展十分迅速,死亡率和排塘率极高,从少量发病到排塘,时间最短仅2-3天。
山东青岛胶南市琅琊镇台西村一位养殖户,为预防养殖过程中弧菌病的发生,在养殖周期内,每天使用“菌克27”1-2ppm杀灭弧菌,稳定水质。从6月中旬至7月中旬的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坚持使用,没有发生因患弧菌病造成的对虾死亡现象。通过与该养殖户交流,总结了一些有利于预防弧菌的措施:
1、配备蓄水池
[蓄水池是用人工材料修建、具有防渗作用的蓄水设施,是重要的雨水蓄积重要工程设施。],养殖用水要经过沉淀、过滤和消毒。取沿海较深的海水进入蓄水池,经过沉淀可以去除部分有机物质,减少对养殖的危害;沙过滤可除去一些对养虾不利或致病的较大型生物,如带有**的桡足类、枝角类、固着纤毛虫、菌团等。
2、及时添加淡水,逐渐降低盐度。现行暴发的副溶血弧菌是海水弧菌又称嗜盐菌,盐度越低,其生长繁殖速度越慢。
3、补充钙离子,促进对虾正常脱壳。人工高密度养殖条件下,水体中往往缺乏钙元素,从而导致甲壳动物脱壳时不能正常硬化造成软壳症。放苗后甚至养殖全程都要坚持补充钙离子,缩短甲壳的硬化过程,缓解各种软壳症状,增强体质,避免副溶血弧菌的侵袭。
4、施用微生物
[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个体微小,与人类关系密切。]制剂。微生物制剂对于水体病原弧菌及水质控制方面有独特的优势。*酸菌
[*酸菌指发酵糖类主要产物为*酸的一类无芽孢、革兰氏染色阳性细菌的总称。]能产生酸性物质和代谢产物,不仅能强化对虾的消化吸收功能,增强食欲和促进生长,而且可抑制对虾消化道中副溶血弧菌的生长繁殖。在对虾养殖过程中,经常使用*酸菌拌料投喂,有助于优化对虾消化道的菌群组成,对增强对虾食欲和预防消化道疾病均有良好的效果。蛭弧菌对对虾病原菌及其他细菌有裂解作用,可以有效清除养殖环境和对虾体内的副溶血弧菌。芽孢杆菌在控制养虾池中发光细菌具有良好的效果。另外,光合细菌,EM菌,芽孢杆菌,硝化细菌
[硝化细菌 ( Nitrifying bacteria ) 是一类好氧性细菌,包括**酸菌和硝酸菌。]等配合使用,在改变水中和沉积微生物种群结构、消除或减少病原微生物的数量、改善水质等方面,均具有有益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