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周开始,大部分地区都在不停**雨,路上地势低的地方都被淹了,人们的出行变得很困难。暴雨天气不仅对人产生了影响,对于那些养殖[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户也有很大的影响。那么接下来就看一下暴雨对水产[海洋、江河、湖泊里出产的动物或藻类等的统称,和相关的服务或加工行业的总称。]养殖有什么影响?下雨期间水产养殖应该怎么管理?
暴雨对水产养殖有什么影响?
1、水位上升:
夏季暴雨往往短时间
[此词条暂无内容,欢迎您参与编辑,享受分享贡献知识的乐趣。]内降雨量
[降雨量是指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雨水,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水面上积聚的水层深度,一般以毫米为单位,它可以直观地表示降雨的多少。]很大,若无法及时行洪,将直接造成短时间内水位爆升,加大溢塘风险,部分池塘
[池塘是指比湖泊小的水体。]水位甚至与堤坝持平。如不及时处理,将造成围栏设施、塘埂损坏或坍塌,鱼群逃逸,养殖全军覆没。
2、水温变动频繁:
暴雨时,大量雨水进入鱼塘,造成池塘水温下降,光照减弱,微生物
[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个体微小,与人类关系密切。]出现大量死亡,藻菌相易转换,池塘的微生态结构发生急剧变化,使水产动物产生应激反应。暴雨后,若天气转晴,则有可能造成水温急速上升、蓝藻大量繁殖,加上死亡微生物的**,导致鱼塘水质
[水质(water quality )水体质量的简称。]变差,底层缺氧,造成二次应激,养殖动物易患病。
3、PH下降:
雨水多呈弱酸性,瞬时降雨量大会造成PH值骤然下降,若加上暴雨持续,因水体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可分为产氧光合作用(oxygenic photosynthesis)和不产氧光合作用(anoxygenic photosynthesis)。]下降,藻类大量死亡,也将导致PH下降。
4、缺氧:
暴雨持续会导致塘底溶氧量降低。水体光合作用下降,导致水体藻相、菌相失衡,藻类大量死亡甚至倒藻;塘底耗氧增加,塘底残饵、动植物尸体等有害物泛起,生物耗氧量上升,加剧水塘缺氧。
5、摄食下降:
因暴雨多是突降,很多池塘易发生“水浑”,造成鱼虾蟹应激,摄食明显减少。具体原因是大量雨水导致池底耗氧增加,水体溶氧下降,导致养殖动物摄食下降;塘内各种物质释放加速,水质各项指标异常,动物应激加强,也导致摄食下降。
下雨期间水产养殖应该怎么管理?
1、加强巡塘。
加固塘坎和防逃设施,检查各类养殖器械和用电设备,疏浚排洪沟渠等。暴雨前中后时段均要开启增氧机
[增氧机是一种常被应用于渔业养殖业的机器。],增加溶解氧含量,降低微生物死亡率,稳定水相,防止疫病。暴雨期间,为避免鱼儿在不适情况下消化食物时引起机能失调,加重应急程度,应少投或不投饲料。
2、加强消毒。
鱼虾蟹存塘的,可用碘、二溴海因等药剂泼洒,可有效防止体表溃疡、烂皮烂尾等继发性疾病。对无鱼虾蟹存塘的,应尽快抽干、放干,曝晒、清塘,按120-200斤/亩泼洒生石灰,对池塘及周边清塘消毒。
3、水质应在涨水后及时调控。
雨后塘水过度浑浊时,可用水质絮凝剂按1-2斤/亩比例泼洒,要有效沉降水中悬浮物,澄清水质,改善并洁净水质,重塑养殖水体的生态系统。水质变清后,可重新投放肥粪、生物菌藻等,以使池塘有足够肥量维持藻相和菌相平衡。
4、及时重新补放苗种。
对逃鱼、应激死亡的鱼虾进行估算,确定补放规格和数量。
以上就是“暴雨对水产养殖有什么影响?下雨期间水产养殖应该怎么管理?”。大家一定要多关注天气预报,加强对水产养殖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