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肝胰脏
[胰脏(pancreas):一个大而细长的葡萄串状的腺体,横于胃后,居脾脏和十二指肠之间;其右端(胰头)较大、朝下,左端(胰尾)是横着的,尾部靠着脾,是人体一个重要的脏器。]的主要功能
肝胰脏(又称肝胰腺)是南美白对虾
[白对虾,对虾科海洋生物,原产于南美洲太平洋沿岸的暖水水域,是目前世界上三大养殖对虾中单产量最高的虾种。]最重要的**之一,其主要功能包括两大方面:消化吸收和排除毒物。消化吸收方面,肝胰脏能够分泌多种消化酶,将食物消化,并吸收和存储所得营养;排除毒物方面,肝胰脏通过络合、吞噬等等方式来消除外源物质对机体的伤害,包括非生物的(如重金属
[重金属:相对密度在5以上的金属,称作重金属。])和生物的(如弧菌)。近几年来,国内外对虾主产区产量持续下降,以此同时,我们可以看到红肝、黄肝与偷底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对虾病害的发生最开始也是最主要的表现就是肝胰脏的病变。因此,保肝护肝已经成为南美白对虾养殖的重要管理环节之一。
二、肝胰脏病变的过程
一般来说,肝胰脏病变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急性中毒除外),大致会经历几个几段,细心观察,及时发现并做处理,可以有效避免损失的发生。正常的肝胰脏呈褐色,白色包膜和肝胰脏轮廓清晰。当肝胰脏开始转差时,首先表现出来的是肝胰脏轻微发红、肿大,白膜减少和消失,而很多时候,虾子
[虾子,别名:吴福花,千屈菜科、虾子花属灌木,高3-5米,有长而披散的分枝;幼枝有短柔毛,后脱落。]吃料的速度并没有明显变化。进一步发展,肝胰脏开始转为**、萎缩,这个阶段虾子吃料速度明显变慢,因为肝胰脏消化吸收的能力已经非常弱。最后,肝胰脏发白,出现水样化,肝胰脏组织坏死。
三、肝胰脏病变的原因分析
肝胰脏病变通常发生在20-50天阶段,其大致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消化压力影响
这个阶段虾子食性开始转变,由摄食天然饵料转变为摄食人工配合饲料,同时,虾子进入快速生长期,吃食速度加快、吃料量增多,肝胰脏消化吸收压力明显加剧。
2、毒素影响
虾子进入上缯期,活动能力明显增强,开始出现爬底现象,摄食底泥和前期剩余霉变吃料,接触塘底有毒物质(如重金属、硫化氢、黄曲霉素)的机会增大,这些物质会对肝胰脏造成损伤。
3、病菌影响
上缯后,投喂量逐渐增加,塘底开始恶化,溶氧也随之下降,弧菌滋生的速度明显加快,有害菌会同食物一同进入肝胰脏,导致细菌感染的发生。
四、肝胰脏的调理思路
1、减轻消化压力
投喂发酵饲料
[粗饲料经过微生物发酵而制成的饲料为发酵饲料,粗饲料中富含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物质,木质素等粗纤维和蛋白质,但难以被动物直接消化吸收,动物吃了会增加肠道负担,引起肠道疾病,该产品不但可以弥补常规饲料中容易缺乏的氨基酸,而且能使其它粗饲料原料营养成份迅速转化,达到增强消化吸收利用效果。],并配合投喂量控制,减轻虾子消化压力。发酵饲料本身可消化性要由于普通饲料,同时,有益微生物
[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个体微小,与人类关系密切。]进入肠道,可以改善肠道菌群,进一步增强虾子的消化吸收能力。在投喂量控制这块,可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手法,但总体的原则是“加料要缓,减料要狠”。即使虾子吃料速度非常要,也不要盲目增加投喂量,而在遇到恶劣天气是,要适当减料甚至停料。
2、定期护肝
虾子上罾开始,定期使用护肝产品,如中草药和复合维生素。中草药具有抑菌消炎和增强机体免疫力
[免疫力是人体自身的防御机制,是人体识别和消灭外来侵入的任何异物(**、细菌等),处理衰老、损伤、死亡、变性的自身细胞,以及识别和处理体内突变细胞和**感染细胞的能力,是人体识别和排除“异己”的生理反应。]的双重功效,同时副作用小。而复合微生物可以增强虾子免疫力和解毒功能,同时促进虾子对矿物元素的吸收。实践证明,通过泼水和内服同时进行,调肝的效果最有保证。
3、保持良好环境
肝胰脏的健康状况会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良好的水质和底质是对虾健康生长的必要条件。水质方面,重点关注藻相和pH值;底质方面,重点关注溶氧和有机质。
具体操作
1、投喂控制:放苗后即开始投喂发酵饲料,减轻肝胰脏消化压力;清罾前每10万苗投喂不超过6斤/天。
2、中药泼水:虾子爬罾时使用蚌毒灵散泼水,一包一亩;40天左右重复一次。
3、拌料内服:上罾至50天阶段,每隔七天喂三天。
上午餐:506(40斤料/包)+虾肝宝(40斤料/包);下午餐:蚌毒灵散(40斤料/包)+Vc50(40斤料/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