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非鱼[罗非鱼,俗称:非洲鲫鱼,非鲫、越南鱼、南洋鲫等。]链球菌[链球菌是化脓性球菌的另一类常见的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人及动物粪便和健康人鼻咽部,大多数不致病。]病是养殖罗非鱼期间常见的一种疾病,该病给养殖户们造成了很大的麻烦。因此,养殖户们需要做好该病的预防治疗工作。下面一起了解一下罗非鱼链球菌病流行规律、症状和防治:
罗非鱼链球菌病流行规律
该病发病高峰期[高峰期可描述为“投资需求夹杂着消费需求增加的时期”。]为5~9月,流行水温为25℃~37℃,31~32℃高发;发病率[发病率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发生的病例出现的频率。]一般为10%~30%,发病后死亡率[死亡率是指用来衡量一部分种群中,一定规模的种群大小、每单位时间的死亡数目(整体或归因于指定因素),是在种群层面上研究的问题。]80%.主要危害亲鱼及100~300g以上的幼鱼和成鱼;1~3cm小苗也会发病;传染性强;鱼类链球菌病急**染可以引起在短期内(3~7天)暴发性死亡,高水温季节较常见,发病率可达90%,总体死亡率高达50%以上;也有相当一部分鱼类链球菌感染表现为慢**染,死亡率较低,发病和死亡可以维持几周甚至几个月。罗非鱼链球菌病可水平传播,通过水媒介进行疾病传染;亦可垂直传播,通过亲鱼传给幼鱼。
罗非鱼链球菌病症状
1、运动异常:发病初期体色加深或发黑,游动缓慢,常在塘边、水面无方向性地缓慢游动,有时身体屈曲,身体逐渐失去平衡,有的在水中翻滚,有的侧身做圆圈运动。病情严重时,临死前病鱼于水面打转或间隙性窜游。
2、停食:患病的罗非鱼停止摄食,无饲料残物。但在池塘养殖的罗非鱼,其胃肠道中可能残存一些浮游饵料。
3、眼部损伤:部分病鱼眼球突出及出血[出血(hemorrhage)主要指红细胞从血管或心脏逸出,称为出血。],单眼或双***混浊发白,水晶体及玻璃体也混浊,甚至眼球脱落。
4、皮肤出血:下颚及两腮盖下缘有弥漫性出血,腹部体表具点状或斑状出血或溃疡。
5、腹水及脏器病变:肝脏、胆囊、脾脏肿大,特别是在急性链球菌暴发的早期病鱼内脏明显的症状是胆囊肿大,有的比正常的体积大数倍。严重时溃烂,肠道和胃积水或积**粘液。
6、败血症:在急**染时,链球菌迅速达到血液并扩散至全身各组织**,出现内脏的广泛出血和肝、脾、肾、心、脑、眼和肠道的大面积出血。脾和肾脏肿大。
罗非鱼链球菌病防治
(一)、预防措施
1、提高水体酸碱度,将pH维持在8.0-8.5之间适合链球菌生长的水环pH值范围6.8~7.8 ,因此适当的维持水体高PH值,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链球菌的暴发。具体可采取每15天全池泼洒生石灰[生石灰,主要成分为**钙,通常制法为将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的天然**,在高温下煅烧,即可分解生成二**碳以及**钙(化学式:CaO,即生石灰,又称云石)。]10公斤斤到20公斤一亩调节水质。考虑到对鱼的**性,可以用碳酸氢钠10公斤一亩代替生石灰;
2、控制投料,勤开增氧,保持良好水质;
3、每半月投放一次077,调节水质,抑制水体中链球菌;
4、发病高峰期拌料投喂噬菌专用和肠康专用,抑制肠道中链球菌;
(二)、治疗措施
1、停料三天;
2、第一天使用除臭类产品全池抛洒;
3、第二天用链球菌敏感药物1两一亩一米水深 ;
4、三天后内服保肝专用和中药提取物和链球菌敏感药物如黄连、氨苄西林[氨苄青霉素(Ampicillin),又称氨苄青霉素、氨苄西林,是一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可治疗多种细菌感染。]等连续14天。(2和4所用抗生素好依据药敏实验来选择。)
5、第四天用解毒后,及时调水。
以上就是罗非鱼链球菌病流行规律、症状和防治的全部内容,养殖户们可以参考上述内容进行养殖。在参考上述内容时,养殖户们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防止出现各种**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