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这个时候却是鱼虾采食旺盛的时候,但是代谢功能相对减弱、快速生长的黄金时期。所以秋季是鱼虾养殖和生长的关键时期,养殖户一定要为鱼虾生长打下良好的技术。以下就秋季鱼塘管理技术做个介绍。
秋季鱼塘管理技术
一、抓水质[水质(water quality )水体质量的简称。]调控
1、勤注水。入秋后精养鱼塘的水位可加深到2-2.5米,如水源水质好且注水方便,应每隔7-10天加注新水一次,每次注、换水量为20-30厘米为宜。注水以晴天中午12-2点或清晨3-5点为好,切忌傍晚注水,以免引起鱼类浮头[由于水域环境的变化,造成含氧量急剧下降,致使鱼类因缺氧而浮在水面吞食空气,称之为浮头。]。
2、勤增氧。安装了增氧机[增氧机是一种常被应用于渔业养殖业的机器。]的池塘[池塘是指比湖泊小的水体。],要抓住每一个晴天,开动增氧机把上层溶氧较高的水层送到下层去,减少夜间缺氧。正确使用增氧机应坚持晴天中午开,傍晚不开;*天清晨开,白天不开;浮头以前开,*雨连绵半夜开的原则。
3、中和酸度。秋季池塘水质常呈现酸性,而鱼类在酸性环境中新陈代谢缓慢,摄食减少,消化能力差,抗病力弱。因此,秋季要定期将生石灰[生石灰,主要成分为**钙,通常制法为将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的天然**,在高温下煅烧,即可分解生成二**碳以及**钙(化学式:CaO,即生石灰,又称云石)。]化浆后向池塘中泼洒,以中和酸性,降低水体酸度,保证给鱼类提供合适的PH值环境。每亩1米深的水面,可施用生石灰10~15千克,一般每隔15-20天泼洒一次。
4、泼施微生物制剂。如水源水质较差或注水不便,可以选择晴好天气,每15至20天使用一次复合微生物制剂,品种包括芽孢杆菌、光合细菌、EM菌液等,以调节水质,降低**酸盐、氨氮、硫化氢等有毒有害物质对鱼类的危害,减少疾病发生的诱因。但应注意泼施微生物制剂后,不要马上使用消毒杀菌剂。
二、抓饲料[饲料,是所有人饲养的动物的食物的总称,比较狭义地一般饲料主要指的是农业或牧业饲养的动物的食物。]投喂
秋季是精养鱼塘投饲量多的一个季节,其投饲总量应占全年总量的35-40%以上。9月份,气温逐渐由炎热转为凉爽,水温正好适合鱼的生长,因此只要天气正常、鱼类活动正常且无浮头现象,须大量投饲。但白露前后草鱼易发病,要适当控制投饲量,进入10月份,鱼病高发季节已过,又可大量投喂,不过此时青绿饲料逐渐减少,对草食性鱼类要适量增加投喂配合饲料的比重。
具体投喂要做到“三看、四定”.
“三看”:一看天气,气候剧变,天气闷热、*雨连绵均不宜多投。二看水质,当水质恶化,甚至有泛塘危险时,应暂停投饵[ ...],待注入新水、调好水质后再投。三看鱼的吃食活动情况,这是决定和调整投饵量的直接依据,如鱼摄食活动正常,则可适当增加投饵量,反之,则减少投饵量。
“四定”:一是定质,草料要求鲜嫩、无根无泥,配合饲料要求粗蛋白含量高、易消化,过期霉变饲料坚决不用。二是定量,每日投饵量不能忽多忽少,需在规定时间吃完,以免鱼类时饱时饥,影响消化吸收和增长。青饲料[青饲料(也叫青绿饲料、绿饲料),是指可以用作饲料的植物新鲜茎叶,因富含叶绿素而得名。]以黎明前吃完为度,配合饲料以投喂八分饱为度。三是定时,投喂饲料必须定时,一般每天2-3次,青饲料宜先于配合饲料投喂,以提高利用率。四是定位,固定投饵地点,有利于提高饵料利用率,了解鱼类吃食情况和食场消毒。
三、抓鱼病防治
秋季病菌容易繁殖,尤其是白露前后,为鱼病的流行季节,易发生细菌性疾病如烂鳃、肠炎、赤皮、打印病等及**性鱼病如出血病等。鱼病防治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应做到“一清、二消、三喂、四灭、早治疗”.一清,指经常清理鱼塘内病、死鱼及残余物等,防止病菌传染,减轻残余物的腐烂、变质;二消,指经常进行水体、食场消毒,改善水环境,杀灭有害细菌及**,一般水体消毒常用生石灰、漂**、二**氯、二溴海因或二氯异氰脲酸钠等,食场消毒可用漂**挂篓法进行;三喂,指在饲料中伴喂药饵来进行预防或治疗鱼病的方法,常用内服药物包括氟苯尼考、三黄粉、克菌威、鱼必康或大蒜素等;四灭:指杀灭水生虫害和天敌。常用杀虫剂有敌百虫、混杀先锋、止暴磷等;早治疗,指如发生鱼病,要迅速采取措施,及时确诊,并积极对症治疗,防止疫情蔓延造成更大损失。
四、防浮头泛塘
到了秋季,随着鱼的生长,池塘内鱼的密度达到一年的大值,由于投饲施肥量大、有机质含量多,鱼类活动频繁,加之昼夜温差又大,池水对流强烈,极易出现“转水”,精养池塘极易发生缺氧浮头现象。遇到*雨天气,发现鱼群吃食减少、吃食时间延长、塘中残饵增多,特别是草鱼衔草满塘游动而无吃草迹象时,则说明水中开始缺氧。早晨巡视鱼塘,观察塘内水质,鱼儿活动和摄食情况。如果日出前鲢、鳙鱼群集于水**,人走进塘边即潜入水中,这样的“浮头”属轻度浮头,不需要抢救。如果草鱼“浮头”,体色变黄不集群,不怕人,须立即冲水抢救。因此,早、晚尤其是下半夜要加强巡塘,当发现鱼群出现浮头预兆时,需立即开动增氧机增氧,或加注新水进池塘,并适当排放一部分老水,增加池塘中的溶氧量,防止鱼缺氧死亡。对于没有配备增氧机而又无法加注新水的池塘,发现池塘缺氧时可采取用抽水机原池抽水,再使水从高处落下,可在落水处放置一块木板,使水落在木板上溅起水花,尽量增加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和接触时间,增加水体溶氧量;或泼洒“增氧剂”等化学药剂;也可用黄泥10kg加水调成浆状与8kg食盐水溶液混合全池泼洒,或可每亩用明矾5千克或20千克食盐化水溶解泼洒,并及时捞除腐草、残饵,消毒清理食场。
五、抓日常管理
1、勤巡塘。一般每天要坚持巡塘两次,以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巡塘时要做到“四看”:一看水色,水色变浓可加注新水,水质老化,需用生石灰或者用水质改良剂溶水泼洒进行调节;二看天气,天气闷热或是连续*天,空气气压低,水中溶氧低,易产生缺氧泛塘,要进行预防;三看鱼吃食情况,天气晴好,水色无大变化,池鱼吃食锐减,可能预兆池鱼将要发病,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四看鱼的活动情况,如池鱼成群游属正常,如少数鱼分散靠边游、独游、窜游是病鱼,如傍晚时候就浮头,预计后半夜或凌晨将会出现泛塘。
2、搞好环境卫生。一是草鱼吃剩的陆草根、茎、杆等残余物,在水中易腐烂变质,易诱发鱼病,要及时捞除;二是腐烂变质的饵料残余物如被吃食鱼误食,可导致肠炎病的发生,要勤清理;三是如发现死鱼,应检查死亡原因,并及时捞出埋掉,以防病原扩散。
3、做好管理日志。管理日志应详细记录并保存三年以上,记录的内容至少包括生产、销售和用药三个方面,以便统计分析,及时调整养殖措施,并为以后制定生产计划、改进养殖方法积累经验。
秋季鱼塘管理要点
一、投饵:9月前仍是鱼类生长旺季,在主养草食性鱼或吃食性鱼类的池塘,应先投喂青饲料或其他饲料,待基本吃光,再投喂配合颗粒饵料或其他精饲料,日投二次,投饵量约占鱼体重3-6%,10月后根据不同主养鱼类营养需要科学配制日投一次,投饵量一般占鱼体重量1-3%,投饵可持续到11月上旬。特别是一些鱼种池,晚停食是晚秋管理应强调的一个方面。
二、施肥:以沥食性鱼为主养鱼的池塘,9月前施肥以无机肥料为主、少量多次使用,10月后以有机肥为主,增加磷肥比例,根据气温高低水质肥瘦及活动等情况每10-20天追肥一次。一般每次亩施有机肥100-150公斤,或尿素4公斤、过磷酸钙8公斤。保持池水透明30厘米左右。
三、水位:保持较高水位,提高水体载鱼量和减缓水温下降,延长摄食时间。根据水质变化和水位情况,每10-20天加水一次,每次10-20厘米。
四、防病:9月仍是鱼病多发季节,应注意投饵数量和饲料质量,定期投喂药饵和消毒食场用具,应投喂痢特灵、土霉素、大蒜等药饵进行防治,每50公斤吃食性鱼用药1克拌在饲料中投喂,每天一次,连喂6次,10月后仍注意水质适宜和饲料卫生。
五、巡塘:继续坚持早晚巡塘观察,根据水位、摄食活动诸情况确定灌注新水、增减饵料及防治鱼病等生产措施。
立秋以后既是鱼虾捕捞的季节,又是鱼虾催肥长膘的重要时期,这一期间的鱼池管理特别需要重视。科学投喂饵料,做好水质调理、鱼病防治工作是秋季鱼池管理的重中之中,而金宝贝水产水质调理剂在水质调理、鱼病防治、促进饵料吸收等方面均有成效,是各大养殖户值得一用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