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蛙[林蛙属欧洲林蛙的中国亚种。]的生活[生活,是相对于生产而言的人类活动总称。]习性林蛙与其他蛙类生活习性有所不同,它的年生活周期可分为水生生活期和陆生生活期两个不同的阶段。具体介绍如下:

林蛙的生活习性

1、两栖性

林蛙的生活习性

林蛙是典型的水陆两栖性动物,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蝌蚪期和冬眠[冬眠也叫“冬蛰”。]期在水中[《水中》是作者微生。]生活,而**后的幼、成蛙的活动期[解释 活动期是指临床上症状最明显的时期,传染期,也可以叫发病期。]在陆地生活,两栖生活的时间分别为6个月左右。林蛙每年春天完成冬眠和生殖休眠以后,沿着溪流沟谷附近的潮湿植物带上山,开始营完全的陆地生活。

林蛙对栖息的森林类型有一定选择,喜栖在林内郁敝度大、枯枝落叶多、空气湿润的植被环境,如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林内有高大的乔木,中层灌木和低层蒿草的三层植被遮*。林蛙不喜息在针叶林内,特别是落叶枯林下。林蛙对山林的方向也有一定选择,春季气温[气象学上把表示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称为空气温度,简称气温(air temperature)。]低,林蛙喜欢在温度较高的南坡活动;盛夏时节林蛙喜欢在山林的北坡活动。林蛙在林中活动有一定范围,一般以越冬和产卵地为中心,向外1-2公里距离,否则林蛙找不到适合的越冬场所而死亡。林蛙一般不越过山顶,但对低矮山岗也能越过。

林蛙在水中产卵,对产卵场[产卵场是指鱼虾贝等交配、产卵、孵化及育幼的水域,是水生生物生存和繁衍的重要场所,对渔业资源补充具有重要作用。]所有一定选择,主要选择水层浅、水面小的静水区产卵。产卵场地多是泥质水域,有石块、植物茎秆等残杂物,水质呈微酸性或中性,pH值为5.5-7.0。蝌蚪期完全生活在水中,林蛙在5℃时开始产卵,蛙卵在水中受精、孵化并发育成幼蛙。

林蛙产卵的适温度为8-10℃。水中的溶氧量多少对蝌蚪和成蛙越冬的影响很大,水中溶氧量不足会使大量蝌蚪及越冬蛙死亡,水深是影响林蛙越冬成活率的关健因素。当气温降到5-10℃时,林蛙开始下山入水冬眠,气温继续下降,水温降到3℃-5℃时,林蛙向深水域转移,进入长达4-5个月的深度休眠阶段。林蛙越冬水深要在1-2米,在冰下有较深的流动水,才能安全越冬。

2、食性

林蛙在蝌蚪期是杂食性,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在水中取食。成蛙广食性,以昆虫的**为主要食物,其次是蛛形纲、多足纲及软体动物。幼蛙与成蛙的食物种类无大差别,幼蛙只能捕食小的昆虫。由于蛙的极端近视,只能捕捉管近距离出现的活的动物性食物,而不能吃死的或不活动的食物。幼蛙发现食物的距离在10厘米内,捕捉距离2-4厘米,成蛙捕食距离为10-15厘米。林蛙每天有两个捕食活动高峰期,一般上午的4-8时,下午4-6时,天气较冷时在中午11-14时捕食活动,林蛙摄食旺期是6、7、8三个月份,成蛙每年摄食量为1000多只昆虫,大约重50克。

3、繁殖习性

随着春季气温升高,林蛙逐渐苏醒过来,解除休眠,出河上岸进入产卵场,出河的适宜温度:气温5℃,水温3℃以上。林蛙性成熟时间为2年,一年生雌蛙的生殖腺处于萌芽状态下,肉眼很难看出,野生林蛙在自然状态下,雌雄比列为1:1.34,受蝌蚪发育期间气温影响较大。成蛙出河后即开始“抱对”在水中产卵受精,经过39天的胚胎发育进入**期,再经15天的发育,变成幼蛙上岸进入陆地生活。

林蛙繁殖过程受温度影响很大,在人工保暖期棚内从孵化蝌蚪到变成幼蛙需用37天,在自然发育情况下则需要54天。林蛙每年只产卵一次,2年生雌蛙可产一个卵团,约1300粒蛙卵,镞三年生雌蛙平均产卵1800粒。雌蛙产卵后有一个生殖休眠期,大约10-15天,潜伏在疏松的土壤中或树根等遮*物下面,当气温升高到10℃以上时,林蛙也恢复了体力,开始进入林中生活。种蛙在生殖休眠期死亡现象严重。

4、冬眠习性

我国北方冬季气温寒冷而漫长,林蛙冬眠长达5-6个月,主要是水下冬眠,可分为四个时期入水期、散居冬眠、群居冬眠期和冬眠活动期。林蛙陆栖生活时用肺呼吸,入水冬眠后肺部停止活动,靠皮肤吸收水中溶氧,微弱呼吸,林蛙的体温靠吸收环境热量维持。

林蛙入水期是从9月下旬开始,为期半个月左右,当气温降至于10℃以下时,林蛙从陆地返入河流中越冬,当气温高于10℃时林蛙又重新上岸活动,有的继续取食,随着气温下降,林蛙又回到水中生活,呈两栖交替生活方式。散居冬眠期从10月中旬到11月中旬,为期一个月。

林蛙在较浅的流水或池水中,常单独地分散潜伏于溪流里的石块下、树根水草间,夜间在浅水活动,寻找新的、适宜的冬眠场所,但不上岸活动。群居冬眠期从11月中旬到翌年3月下旬。为期4个月左右。当气温降到0℃,水温2-4℃,有时水的表面结冰,林蛙向深水中或不结冰的暖水区移动,林蛙进入深度的群居冬眠,一般成群挤在一起冬眠。冬眠活动期是从3月末到4月上旬,为期10天左右。

林蛙的冬眠群体已分开或部分分开,在水中短距离游动,但并不上岸,仍在水中生活。当气温和水温升高时林蛙出河上岸,在水域周围活动,气温下降时仍回水中生活,当气温上升到10℃以上时,林蛙沿溪流两侧湿润植物带上山,而多集中在1-2个夜晚几乎全部上山。一年龄幼蛙无明显的群居冬眠现象。幼蛙比成蛙晚出河10-20天,刚出河的幼蛙不立即上山,而在水边活动,有的在陆地潜伏,气温稳定升高后在适宜的夜晚集中上山。

5、生长习性

林蛙是我国北方所产蛙类中生长快的一种,一、二年的蛙生长速度快。当年蛙体长达到3.6厘米,皮肤光滑无疾粒,雌雄难辨,体重达2.5克左右,人工养殖的可达3-4克,个别的达到15克以上。二年生蛙体长增加一倍,达到6.5厘米左右,皮肤光滑,疣粒较小,体重达18-20克,雌蛙怀卵量平均1300粒左右,人工养殖的平均体重达30克以上,其中商品蛙占80%以上,基本上达到二年育成蛙,而野生自然林蛙需要三年达到商品蛙。

据分析化验证明,人工养殖的林蛙与野生林蛙在体态构造和林蛙油的质量上均无大差别,野生三年生林蛙的体长和体重与人工养殖的二年生蛙相差不大。林蛙二年性成熟,三年龄正壮年,大年龄不过7-8龄。

影响林蛙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是气候条件,尤其是降雨量多少及其分布状况对林蛙的影响大,若6-8月雨量充足,林下湿度大,给林蛙造成良好的生态环境,并且有利于滋生昆虫和林中幼小动物,为林蛙提供充足的食物来源,促进林蛙的生产发育。如果此时干旱少雨,空气干热,林蛙因食物减少和气候不适而大量死亡。

林蛙能零下20℃到30℃安然无恙,有冬眠习性,第二年四月开始产卵,每对种蛙每年产卵2000至3000粒,以雌雄各半计算,1-2年后可产蛙油3-6个公斤,经济效益可观。林蛙的生活习性本文就介绍到这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