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鲈白皮[白皮(Bái Pí),出自《贵州民间药物》,别名牛千斤,英文名Tengyueh Spindle-tree,拉丁文为Euonymus tengyuehensis W.W.Smith。]病的病原是白皮极毛杆菌,通常由于水质恶化、细菌感染得病。本病对5厘米以下的鱼苗鱼种危害大,发病后几天就开始死亡,死亡率[死亡率是指用来衡量一部分种群中,一定规模的种群大小、每单位时间的死亡数目(整体或归因于指定因素),是在种群层面上研究的问题。]比较高。下面为大家介绍加州鲈白皮病的症状和防治方法。
加州鲈白皮病的症状:
发病初期,病鱼尾鳍末端发白,逐渐扩展到全尾鳍、尾柄及背鳍基后躯干部,严重时病鱼尾鳍腐烂,甚至导致鱼眼膜变白浊化而失明。
加州鲈白皮病的症状和防治方法
加州鲈白皮病的防治方法:
(1)将发病鱼池全部换上新水,并以0.2×0.000001二氯异氰尿酸[氰尿酸(英文名称cyanuric acid)又名三聚氰酸(tricyanic acid);2,4,6-三羟基-1,3,5-三嗪;2,4,6三羟基-均三嗪(2,4,6-triazinettriol);均三嗪三醇(sym-triazinetriol)。]钠全池泼洒。在饲料中每千克加4克的维生素C.每千克饲料加3%~5%的免疫球蛋白[球蛋白是一种存在于人体中的血清蛋白,球蛋白是一种常见的蛋白,基本存在于所有的动植物体中。]。
(2)用漂**[漂**是氢**钙、氯化钙,次氯酸钙的混合物,其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Ca(ClO)₂ ],有效氯含量为30%-38%。]1克/立方米的浓度全池遍洒;网箱中的鱼发病可用2%~3%食盐水浸泡病鱼10~15分钟,再更换新网箱。
以上就是加州鲈白皮病的症状和防治方法介绍,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