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高温期,池塘[池塘是指比湖泊小的水体。]养殖品种负荷增加,水体游离氧溶解度降低,池塘容易缺氧,养殖风险增加。相对于缺氧,池塘水体分层[该词条为歧义词条,分别是冶金,矿物学,审计学,语文等学科的术语...]也是养殖过程中很大的隐患。水体分层一般指水体中的营养分层导致生物分层,生物分层引起池塘溶氧分层,水体分层进一步引发气泡病[气泡病就是养殖池水中含氮量或溶氧量过饱和而进入鱼体栓塞在组织内的疾病。]、倒藻、不吃食、夜间浮头等现象。
一、池塘为什么会分层
1、选用的肥料不全溶吸收率[吸收率是指投射到物体上而被吸收的热辐射能与投射到物体上的总热辐射能之比称为该物体的吸收率。]低,容易沉底,导致营养分层或营养失衡。
2、高温期池塘循环加快,生物繁殖快,大型鞭毛藻类趋光性[生物趋光性是一种生物对光靠近或远离的习性,也是生物应激性的一种,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强,藻类分层。
3、高温期活菌使用少,池塘表现为水浓、透明度低,藻相不均衡,大型鞭毛藻类导致藻类分层。
4、白天藻类上层产氧过剩,PH值超9.2,表层溶氧饱和度[饱和度可定义为彩度除以明度,与彩度同样表征彩色偏离同亮度灰色的程度。]超过150%,底层只有30%,溶氧分层。
5、池塘搅水力度不够,水体活动性差,导致营养分层、藻类分层、溶氧分层。
二、水体分层的影响
1、大型鞭毛藻类消耗营养快,容易脱肥,容易倒藻引起水黑水红,泛池的风险高。
2、藻类分层后,白天光合作用强,溶氧过剩,饱和度过高引发气泡病;夜间呼吸作用[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分解,最终生成二**碳、水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总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强,藻类耗氧多,导致缺氧浮头,早上开口慢。
3、白天产氧过剩导致PH值过高,池塘碱性增强,不利于鱼类生长;
4、水体分层后,稳定性差,养殖品种吃食差,生长慢,饵料系数高,容易引发疾病。
高温期池塘管理难度大,正确认识池塘水体分层的问题,通过人为调控,大限度减少水体藻类和溶氧分层的现象,顺利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