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
[稻田:生长水稻的水田;种稻的田。]养殖青虾
[青虾在分类学上隶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游泳虾亚目,长臂虾科,沼虾属。],既可改善稻田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ecological environment)就是“由生态关系组成的环境”的简称,是指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各种自然(包括人工干预下形成的第二自然) 力量(物质和能量) -shengtaihuanjing],又可增产增收,是一项很有发展前途的养殖模式。只要坚持因地制宜,严格按照技术规范操作,切实加强伺养管理,稻田养青虾,在保持稻谷稳产的同时,还能获得亩产20—30公斤的青虾产量,取得比较好的经济效益。
一、选好田块,开好虾沟。养殖青虾的稻田要求水质清新、水位稳定。为此,要选择靠近水源,进排水比较方便,土质较好的田块,经过翻整耙平,可在田的一头开挖2米宽1米深的虾沟或在田四周及田中间开成“田”字型宽1米深0.8米的虾沟。建好进排水系,灌好水,严防野杂鱼混入。
二、适时放种,提高成活率。虾种应在稻苗返青后放养
[把某些已经圈养的野生动物重新放到野外环境中去,使它们在一定范围之内以原有的生存方式生活。],通常放养当年人工培育成的幼虾
[幼虾在水泥培育池中,饲养15 天左右,即可长到2~3 厘米,此时可将幼虾收获投放到池塘中养殖。],规格为2000—5000只/公斤,每亩可放苗1—1.5万尾。选择*雨天或晴天的早晨,分点投放,使整个水域都有幼虾分布,避免幼虾过分集中因缺氧引起死亡。放养时雨天或晴天的早晨,分点投放,使整个水域都有幼虾分布,避免幼虾过分集中因缺氧引起死亡。放养时动作要敏捷,放养后加灌水,使稻田水深保持在15—20厘米。平时要注意保持水位稳定,避免因水过浅影响虾苗游动及生长
[生长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一种自然现象。]。
三、科学投饵,加强管理。幼虾放养后,立即开始投饵,一般可用麸皮、豆饼、或鱼(虾)用颗粒饲料
[颗粒饲料是具有营养全面,稳定性强的饲料,在水中不易溃散,不易污染水体,易消化吸收,农户省工又省力等优点,深受广大水产养殖户的青睐。]投喂,还应适当投喂一些螺蛳、贝肉、鱼肉等动物性饵料。每天投喂2次,以傍晚投喂为主,日投喂量可按田虾体重的2%—4%掌握,根据季节、天气和青虾吃食情况,合理调整,使虾吃饱吃好,促进生长。管理要点:(1)坚持定期换水,保持稻田水质清新。特别是夏秋高温季节更要勤换水,即使在水稻搁田时也要保持虾沟内水位稳定,为青虾生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2)养虾稻田尽量避免施用农药,必要时宜选择一些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其施药
[施药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shī yào,指施舍药物。]方法:粉剂应在早晨施,因早晨有露水,粉剂大部分沾在水稻茎叶上;水剂下午喷洒,因为下午稻叶干燥,大部分药液均吸附在水稻上。在施药前应将田中加满水,施药后5—6小时换新水,防止农药残留,危害青虾。(3)注意清除敌害。蛙、蛇、水老鼠等都会吞食青虾,要采取有效方法及时消灭。
四、实行轮捕,适时收获。早期放养的幼虾,经过2—3月的饲养即可达性成熟,在池中自行繁殖,密度过大。个体大小不均,不利于虾的生长。因此从9月份
[月份属于文化类,包含一年中的12个月每个月都可称为一个月份,并且有较多别称。]开始即可分期捕捞,捕大捕小。捕捞方法有:虾笼诱捕、虾罾扳捕、捞海赶捕等。至11月份,青虾已停止生长,可用干池法将稻田水排干,捕净余虾。个体较大的可直接上市出售,个体较小的可另行放养至明年5—6月份起捕出售。
五、青虾越冬
[词目:越冬 拼音:yuèdōng 英文: 释义:犹过冬。],确保安全。青虾越冬分为幼虾越冬和新虾越冬两种。幼虾越冬是指那些8—9月份繁殖的虾苗,到12月份还未长到商品规格的小虾,通过越冬,留待翌年3—4月份作为放养虾种;而亲虾越冬,则是对选留下来待来年繁殖用的亲虾,让其安全越冬,达到来年产卵繁殖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