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冬期扣蟹爬边上岸是一种“习惯”?


江苏常熟地区每年进入越冬[词目:越冬 拼音:yuèdōng 英文: 释义:犹过冬。]期后,总有一部分扣蟹[扣蟹属于蟹类,具有食用价值,可以在稻田中,池塘中,泯沟中,平田中生长,和其他蟹类一样的外形,但颜色不一样,扣蟹有点银白色的,其他蟹类是红的,黑的 等。]池塘[池塘是指比湖泊小的水体。]出现爬边上岸的异常现象。扣蟹爬边上岸,有的持续几天,有的可以长达1个多月。有人说,这是扣蟹高产的表现,是越冬期扣蟹的“生理习惯”。笔者经过多年的**调查,认为扣蟹爬边上岸并不是生物习性那么简单,和池塘水质[水质(water quality )水体质量的简称。]及环境变化密切相关。下文为笔者对越冬期扣蟹爬边上岸的见解。


一、扣蟹爬边上岸,常见以下情况

1、*雨天气过后引起水变缺氧[缺氧(hypoxia),是指当组织的氧供应不足或利用氧障碍时,导致组织的代谢、功能和形态结构发生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扣蟹爬边上岸增多;天晴后仍有少量河蟹上岸;
2、当做纤毛虫[纤毛虫属纤毛门(Ciliophora),大多数纤毛虫在生活史的各个阶段都有纤毛,以纤毛作为运动细胞器。]处理,有的有效,有的爬边上岸反而增加,可能和杀虫后水变、毒素增加有关;
3、有些反映使用“碧水安”解毒能缓解河蟹爬边上岸;
4、开增氧机[增氧机是一种常被应用于渔业养殖业的机器。]后,爬边上岸的河蟹明显少。

二、爬边上岸的扣蟹及池塘水质检测结果

1、扣蟹检测结果:个别或少量带有纤毛虫,鳃丝水肿,有黄鳃、黑鳃现象。

2、水质检测结果:水质较“瘦”(藻类数量较少且活力差)、氨氮超标、有机质较多、晴天下午溶氧3mg/L左右(白天上岸少,晚上上岸多)。


三、扣蟹爬边上岸的原因分析

扣蟹爬边上岸属于机体对抗外界环境变化,表现出的一种本能的应激反应[各种紧张性**物(应激源)引起的个体非特异性反应。],养殖后期主要由于水变后缺氧中毒引起。扣蟹越冬期发生爬边上岸,就如冬季鱼塘发生缺氧浮头,分析主要是以下几点原因引起:

1、水体长期缺肥导致水质老化、“水花生[水花生(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又称空心莲子草、喜旱莲子草、**草。]”老化腐烂,池塘溶氧低;
2、天气变化,加重池塘倒藻水变、缺氧中毒等问题突出;
3、越冬期前后管理疏忽,对池塘日常改底调水等工作不重视。


四、扣蟹爬边上岸对养殖的影响

扣蟹爬边上岸不是一种“习惯”,频繁爬边上岸,是对养殖管理的警示,由于昼夜温差大,多次脱水应激,体能消耗大,抗病力弱。越冬期易发生偷死,甚至第一壳蜕壳无力、伤亡,对早期成活率影响非常大。

五、越冬期扣蟹爬边上岸的处理建议

扣蟹爬边上岸主要是长期积累的慢性水质问题,肥水提高溶解氧[溶解在水中的空气中的分子态氧称为溶解氧,水中的溶解氧的含量与空气中氧的分压、水的温度都有密切关系。]、稳定水质,缓解中毒缺氧是当务之急。给出以下建议:

1、解毒是关键。养殖池塘定期使用“碧水安”解毒,严重的配合“速解安”连续使用。

2、溶氧是基础。第一步是缓解缺氧,使用“白+黑”(“底居安+底加氧”)改底增氧;第二步是提高溶氧,养殖后期水体主要靠藻类光合产氧,定期使用“肥水肽”肥水,促进藻类繁殖,提高水体溶解氧,同时可以培养饵料生物,维持水体稳定。

3、营养保障体质。越冬期,建议适当外泼钙和维生素(“活力钙、超维C”等),越冬期间充足的营养保障,有利于河蟹增强体质、提高抗应激能力。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