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疣梭子蟹全人工养殖技术操作规程

一、池塘条件



(1)养成池面积和水深




  以土池为主,面积可大可小,水深要求在1.5米以上。单塘面积超过10亩时宜用塑料网插底将大塘分隔,以防止由于水温[“**水的温度”的一种简称。]和水质[水质(water quality )水体质量的简称。]的变化使梭子蟹[梭子蟹,有些地方俗称“白蟹”。]集中而导致局部密度过大,造成相互残食。




(2)池底






  从进水闸门一端略向排水闸门一端倾斜,以便进排水。底质宜为沙泥质,池底多开波形沟垄,池塘内宜设置隐蔽物[隐蔽物:; 隐蔽物可以构成或直接成为野生动物的躲避场所,但不能简单理解为躲避场所,须是能满足野生动物的生理、形态结构及行为上长期进化所适应的生存环境。](如废旧陶制品、石块、瓦片、网衣、竹子、树枝或用废旧编织袋内装适量贝壳等),作为梭子蟹藏匿之处(特别是脱壳时期)。注意使用的编织袋一定要经过清洗。






  在泥质过多的池塘,可在池底局部铺厚10厘米[厘米是一个长度计量单位,等于一米的百分之一。]左右的中、粗沙,给梭子蟹提供一个较好的生存、生长环境。






(3)养殖[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塘周围无污染源,环境安全。






(4)每汛能自然纳潮10天左右,并备有提水泵,以确保小潮时养殖水源的供应。






(5)配置适量的增氧设备。






二、放养[把某些已经圈养的野生动物重新放到野外环境中去,使它们在一定范围之内以原有的生存方式生活。]前准备






1、清淤除害






  放苗一个月前彻底清除池中淤泥。然后用下表中的消毒药物清除敌害生物、争食生物和致病生物。






  常用清塘消毒药物






  药物名称






  使用剂量






休药期






 生石灰






350毫克[毫克一种国际通用的质量单位。]/升~400毫克/升






7天






漂**(有效氯≥28%)






海水40毫克/升~50毫克/升






5天










淡水15毫克/升~20毫克/升






5天






二氯异氰尿酸盐






5毫克/升~10毫克/升






10天






三氯异氰尿酸






4毫克/升~8毫克/升






10天






 茶籽饼






海水15毫克/升~20毫克/升






7天










淡水60毫克/升~90毫克/升






7天






2、肥水






  放苗前7天~10天,待消毒药物毒性消失以后用60目的筛绢网过滤进水40厘米~60厘米,然后施氮肥20毫克/升,或施发酵过的有机肥料如鸡粪等,以此培养基础饵料[鱼类及其他水生动物的食物。],使池水呈黄褐色或黄绿色,透明度30厘米~35厘米。或候苗源情况投放些花蛤、缢蛏等贝类作为混养品种,以利养殖中后期水质、底质调控或作为**饵料。






三、苗种放养






1、蟹苗规格与质量






  人工蟹苗选择蜕壳1天~2天后的Ⅱ期~Ⅲ期稚蟹(背甲长1.0厘米左右)。要求规格整齐,个体健壮,活力强、无病害、躯体附肢完整。






2、蟹苗运输






  宜采用水运法:规格0.8米×0.4米的塑料袋,盛水10千克,内放经海水浸泡并消毒洗净的稻草或蓬松的海草作隐蔽物,以防止稚蟹抱团而受损伤,每袋放稚蟹50克~100克,充满氧气后扎紧袋口,要求尽量在10小时以内运到养殖塘。






3、中间培育[培育,指培养幼小生物,使其发育成长。]与放苗密度






  Ⅱ期~Ⅲ期稚蟹宜经过中间培育,待长至甲宽为3厘米~4厘米(100只~200只/千克)的扣蟹时再放入养成池进行养成。






  中间培育采用1亩~3亩大小的中间培育池,也可在大塘中间用网布围一小块水域进行中间培育,要求池底能排干池水,便于收获。也需要设置隐蔽物或适当铺沙并培育好水色。






  中间培育密度为15只/平方米~20只/平方米,保持池水位70厘米~80厘米,透明度约30厘米,溶解氧在5毫克/升以上,日换水量20%~30%。饵料以贝肉或小鱼虾为主,搅碎后投喂,日投喂2次~4次,投喂量按蟹体重100%~200%,以2小时内吃完为好。同时根据蟹体的蜕壳、气候、摄食情况等因素作适当调整。经10天~15天培育,甲壳宽达到3厘米~4厘米时,便可放入养成池养成。






  放养密度[放养密度是养殖业中关于放养畜牧的一种密度。]要根据苗体大小、放苗时间、池塘规模、隐蔽物多少、饵料情况及池塘水质等条件进行合理安排。一般放养经中间培育后的扣蟹时,放养密度以2000只/亩~2500只/亩为宜;如果直接对Ⅱ期~Ⅲ期稚蟹进行养成,则放养密度宜为4000只/亩~6000只/亩。










四、养成管理






1、饲料投喂






(1)饲料种类






  以低值贝类最佳,其次为低值鲜杂鱼虾。提倡使用配合饲料,以弥补天然饵料的不足,要求配合饲料中粗蛋白含量35%以上,质量符合GB13078和NY5072的要求。






  在投喂鲜活饵料前,应将壳厚的贝类捣碎,大的鱼、虾切碎。注意鲜活饵料应清洗干净。在投喂非贝类饵料时,有条件的应在饵料中添加贝壳粉,防止梭子蟹生长缓慢或脱壳困难。






  三疣梭子蟹交配后,要投喂富含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的优质饵料(如沙蚕等),以促进雌蟹的性腺发育。






(2)投饲数量






  投喂量参考值如下:






  蟹体重量(克)投饵量按体重计算(%)






  0.8以下100






  10-3050~30






  5012~8






  100以上8~5






  要根据水温、水质、天气、摄食情况、生理状况、病害情况等因素适当调整日投饵量。






(3)日投喂次数






  一般日投喂2次,傍晚投喂一天总量的70%,清晨投喂一天总量的30%。






(4)投喂方法






  宜遍池均匀地投喂,以减少梭子蟹**机会,减少互相残杀。并使正处于脱壳期的梭子蟹能就地取食,每塘设置3个~5个饵料台,用以检查摄食情况和残饵量。






2、水质管理






(1)水质要求






——水温生长水温范围12℃~32℃






      最适水温范围20℃~27℃






停食水温8℃






      休眠水温6℃






      冻死水温2℃






——盐度生长盐度范围20‰~30‰






      最适盐度范围10‰~34‰






——PH7.8~8.5






——水色茶褐色或黄绿色






——透明度30厘米~40厘米






——溶解氧≥4.0毫克/升






——氨氮≤0.5毫克/升






——硫化氢≤0.1毫克/升






(2)水质调控






  蟹苗刚放养时,池水深度为40厘米~60厘米,放苗后每2天~3天加水一次,每天加水10厘米左右。待池水加到1.5米后,需要根据水质、水**况进行换水,结合施用肥料、微生态制剂和水质改良剂,维持三疣梭子蟹所需水质要求。






  在高温、强冷空气时要提高塘内水位,特别是8月份至10月份三疣梭子蟹交配季节,要保持最高水位,保证水环境稳定,以利三疣梭子蟹顺利交配;如遇连续暴雨,应及时排淡,注入新鲜海水,保持海水盐度在15‰以上,严防海水盐度突降;如遇赤潮,停止换水。






  如果PH值过高,可以通过施用螯合铜、降碱灵等药物降低PH值;如果PH值过低,宜每半个月施生石灰5毫克/升~15毫克/升,既能稳定水体PH值,又能提供钙源。






  在高温季节尤其在闷热天气,由于残饵、粪便和生物尸体的**和分解,会导致梭子蟹缺氧,因此须开启地氧机进行增氧。






3、雌雄分养






  当蟹体达到100克左右,雌雄可以鉴别,此时应留雌蟹个体数的1/3~1/5的雄蟹与雌蟹搭养,其余雄蟹应挑出分养;交配后应及时将搭养的雄蟹起捕出售,以免影响雌蟹性腺发育或雄蟹本身由于交配后死亡而导致损失。






4、防治病害






  在池底恶化的养殖池,由于细菌感染或其它生物寄生,在梭子蟹的壳、腹肢、鳃等部位会出现各种病灶(如不正常的黑点、壳上穿孔等),影响成活率。






  病害防治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






——对养殖用水进行过滤,防止敌害进入;






——定期用生石灰、漂**、二**氯等消毒水体,改善水质和改良底质;






——保持养殖水环境的稳定,防止梭子蟹出现应激反应;






——投喂优质新鲜饵料,高温期间在饵料中添加适当的防病药物,用药按DB330900/T006—2002《舟山市地方标准水产健康养殖药物使用规定》执行,建议使用抗菌抗**的中草药,如大蒜素等药饵(按使用说明书)。杜绝使用高毒、高残留渔药。






5、日常管理






(1)巡塘






  每天早、中、晚进行巡塘,观察水质变化、梭子蟹活动、有无病害发生等情况以及闸门堤坝等设施安全情况。每次投饵后2小时检查蟹摄食情况和残饵数量,以便及时调整摄饵量。






(2)水质检测






  每日测量水温、溶解氧、酸碱度、透明度,定期测定盐度、化学耗氧量、氨氮等水质因子。






(3)测定






  每十天测定一次蟹体生长情况,通过测量甲长、甲宽和体重,衡量养殖效果






(4)养殖记录






  每一口养成塘都要建立养殖日志,内容包括清塘、苗种来源、苗种规格、放养数量、放养日期、水质调控、饲料来源、饲料种类、投喂数量、病害情况、用药种类、渔药名称、渔药生产厂家、用药剂量、用药数量、用药方式、用药频率、产量和销售去向等。






6、收获






(1)起捕时间






  雄蟹在分养、育肥后,可于11月份收获上市,雌蟹迟至12月中旬性腺成熟,育成膏蟹,可根据市场行情陆续上市。若要留到春节前后销售<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