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黄河、长江流域地区,淡水[淡水即含盐量小于0.]鲳的越冬[词目:越冬 拼音:yuèdōng 英文: 释义:犹过冬。]期也需要半年之久,而且由于在高密度、水质[水质(water quality )水体质量的简称。]**的越冬池水[《池水》是青言之写的网络小说连载于连城读书。],它极易发病,因此,必须要有专人管理。饲养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越冬保种的成败。
在我国沿海地区,若水温[“**水的温度”的一种简称。]只能提高到18℃~22℃,可利用咸淡水将盐度保持在5‰~10‰,淡水鲳就不会因低温引起小瓜虫[小瓜虫属原生动物门、纤毛虫纲、凹口科、小瓜虫属,主要寄生在鱼类的皮肤、鳍、鳃、头、口腔及眼等部位,形成胞囊呈白色小点状,肉眼可见。]病,可以安全越冬。
若在内地的纯淡水条件下,水温又只能提高到18℃~24℃,那就必须加强药物预防,使用硝酸亚汞和漂**,每周1次,交叉使用。也有越冬保种。
在淡水鲳入越冬池后的10天内,每天必须更换池水一次。进水要缓慢,逐渐升温,不能使池水温差过大,最后使水温保持在25℃~27℃。所以要趁外界水温高时,早进越冬池,如发现死鱼,要及时捞出,保证优良水质,使鱼类对新的环境容易适应,起捕中受到的轻伤很快得到愈合。
鱼入越冬池4天后,可开始投饵,使用前述亲鱼用的配方,制成的沉性颗粒饲料[颗粒饲料是具有营养全面,稳定性强的饲料,在水中不易溃散,不易污染水体,易消化吸收,农户省工又省力等优点,深受广大水产养殖户的青睐。],同时适当投入新鲜的菜叶、瓜皮或浮萍等。投喂时每次投喂量要少,投喂次数要多,如当日剩饵较多,则次日少喂。
越冬鱼的密度大,池中[她如鱼得水,步步为营,却终归为池中鱼。]水质容易败坏,要经常[经常,形容词,属性词,平常;副词,常常,时常。]除去池底污物(粪便、残饵)。可用虹吸管[虹吸管是使液体产生虹吸现象所用的弯管,由虹吸软管、球型气囊构成,呈倒U字形而一端较长,使用时管内要预先充满液,通称过山龙。]的原理吸出,最好是池底建筑时事先修好排污设备,经常排污,及时捞掉死鱼,适时换水,控制适当光照。池中还可混养一些规格较小的尼罗罗非鱼[罗非鱼,俗称:非洲鲫鱼,非鲫、越南鱼、南洋鲫等。],使之起到调节水质、生物净化的作用。
经常观察池中鱼类活动和吃食情况。如发现有的鱼经常上浮,背腹露出水面,或者失去平衡、侧浮水面,就要检查鱼体,分析水质、水温情况,捞出病因或病原体,采取措施,消除病情。如在食台(场)上发现残饵很多,说明鱼的食欲减退,这是不正常的预兆,应该立即捞鱼检查,找出原因,及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