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池塘底质恶化的原因分析



成都通威水产科技有限公司刘春强、苏艳秋、顾继锐

近年来,“养鱼先养水,养水先养底”的养殖[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广大养殖户也已经充分认识到维持良好底质[底质是矿物、**、土壤的自然侵蚀产物,生物活动及降解有机质等过程的产物,污水排出物和河(湖)床底母质等随水迁移而沉积在水体底部的堆积物质的统称。]环境的重要性,但底质是如何恶化[恶化,是一个汉语词汇,指向坏的方面变,使更坏。]的?针对性预防与治理措施是有哪些?由于各地养殖条件不同,大家都还是在逐步摸索中。解决任何问题的第一步就是要了解发生的原因,为此,本文就常见的底质恶化原因,以及底质恶化带来的危害加以阐述,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些改底的思路。

1、底质恶化的原因

传统养殖池塘由于不断投料、施肥,致使有机物[有机物即为有机化合物。]不断在池底积累,积累的有机物又在微生物[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个体微小,与人类关系密切。]作用下分解,有机物沉积和被微生物分解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如果养殖活动稳定,包括养殖品种、存塘量、施肥、投饲、换水、增氧等,即每年投入的有机物和分解的有机物保持大致相同,因而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但是现在随着水产养殖密度的不断增大,这一平衡已不断被打破。
现代水产养殖模式以追求高放养、高投入、高产出的“三高”为目标,消耗大量高蛋白饲料,以破坏池塘原有生态平衡,污染池塘环境为代价,加上养殖户为防治鱼病,大量使用杀虫剂、消毒剂[消毒剂用于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要求,将病原微生物消灭于人体之外,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达到控制传染病的目的。]、抗生素等药物,最终导致养殖残饵、粪便、死亡动(植)物尸体和杀虫剂、消毒剂、抗生素等物质不断在池底沉积,形成黑色污泥,污泥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厌氧[厌氧,指一个生物体或细胞能在分子氧缺乏或不存在下生长;不需要游离氧能生长的一种微生物如脱硫弧菌。]微生物占主导地位,严重破坏了底质的微生态环境,导致各种有害物质恶化底质,从而危害养殖动物。

2、底质恶化容易导致“氧债”发生

水产养殖池塘淤泥过多,大量的有机质经细菌的作用,**分解消耗大量的氧,往往使鱼塘下层水中本来不多的氧消耗殆尽,造成缺氧状态。在缺氧条件下嫌氧性细菌大量繁殖,对有机物质进行发酵作用,产生较多的还原性[还原性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分子或离子失去电子的能力。]中间产物,如氨、硫化氢、甲烷、氢、有机酸[有机酸是指一些具有酸性的有机化合物。]、低级胺类硫醇等。这些物质大多都对鱼类有害,而且这些物质强烈亲氧,会大量消耗水中的氧气,引发“氧债”。养殖中遭遇雷雨天气后,气温降低,池底的水温高于表层,池水上下层产生激烈的对流,腐殖质翻起,迅速**分解,大量消耗水中氧气,是常见的底泥引起的泛塘,以及死底层鱼的现象,就是因为底层氧债过多。而氧债爆发会对理化水质指标、微生物、微藻等将产生一系列影响,从而最终影响养殖动物和养殖结果。

3、“氧债”爆发带来一系列后果

3.1**还原电位降低,病害菌繁殖
**还原电位可以解释为水质的“活力”,当水体的**还原电位高时,表示处理生物代谢的还原性有机物能力强。长期缺氧的池底,发生厌氧微生物分解,即我们所说的发酵,发酵过程中产生了有机酸、乙醇等还原性的有机物以及一些可变例子的还原态,如H2S、亚铁、二价猛、甲烷等,致使池塘底泥的氢离子和电子的缓冲能力不足。电位在小于100mv时,兼性厌氧菌进行无氧呼吸,而更低电位则适合专性厌氧微生物、专性厌氧产甲烷菌,以及其它很多有害细菌的繁殖,如嗜水气单胞菌、荧光假单胞菌、点状气单胞菌等等,当这些菌达到一定数量时,养殖动物就会相继爆发各种疾病。

3.2有机物厌氧分解,有害产物增加
厌氧微生物分解有机物质产生大量有害中间产物,如NH3、NO2-、H2S、CH4、有机酸、低级胺类、硫醇等。这些物质不但亲氧,而且大都对养殖鱼类有着很大的毒害作用。其中NH3、NO2-、H2S都能引起鱼类暗浮,NH3含量高时还会导致各种鱼类的拟出血病[基本信息概述:出血病是一种传染性鱼病。]。NO2-易诱发草鱼出血病,也会提高鱼类对细菌性疾病的易感性。厌氧发酵[厌氧发酵是指废弃物在厌氧条件下通过微生物的代谢活动而被稳定化,同时伴有甲烷和CO2产生的变化,液化阶段主要是发酵细菌起作用,包括纤维素分解菌和蛋白质水解菌。]产生的有机酸导致水质酸化严重,过酸的水能影响鱼类呼吸运动,使养殖鱼类从水中摄氧能力减弱,新陈代谢下降导致生长发育停滞及各种疾病。

3.3营养盐[自从人们了解到海洋营养元素的存在之后,一直都在关注它对海洋环境的影响,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后,海洋环境科学得到快速发展,以海洋营养盐元素为对象的研究课题,成为海洋有机研究的前沿“热点”之一。]大量沉积,池塘藻相失衡
大量沉积的有机物厌氧发酵产有机酸,导致P、Ca、Mg、Fe、Mn等元素以不溶性盐的形式沉积,导致水体有效营养盐成分丢失,藻类营养不足,水体生态遭到破坏,从而最终导致蓝藻、甲藻等劣势藻类繁殖过盛,恶化水质。

综上所述,引起底质恶化原因比较复杂,危害也是很大,因此重视日常底质检测、管理,并在出现问题时及时采取针对的治理措施,已经成为健康养殖的重要工作。水产科技公司也针对底质污染、底质改良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开发了底质改良的相关产品,并且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后续文章将就底质改良技术、相关产品开发等问题与大家继续探讨、交流。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