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简介

丝囊

[一般有三到四对,位在*门前方,其中有细管与丝腺相连,丝腺分泌丝后,经过丝囊,被织拉成各种丝线。]

菌属,俗称水霉的一种,长期以来被视为卵型亚纲真菌,现在则认为是一种原生动物,与硅藻及褐藻一起归于卵菌门或藻界,在水体中广泛存在,温度适应范围广,抗逆性强。该菌缺乏干燥抗性,彻底干燥设备(>24h)可有效灭活菌株,也可采用次氯酸钠

[次氯酸钠是最普通的家庭洗涤中的“氯”漂白剂。]

鱼病知识——鳌虾瘟

和有机碘来消毒污染设备。

易感

[影片《易感》(Predisposed)讲述的是,杰西 艾森伯格饰演一个十分有希望进入大名鼎鼎的茱莉亚音乐学院的年轻人,而梅丽莎 里奥饰演则饰演艾森伯格的“瘾君子”老妈,崔西 摩根饰演的正是经常给毒妈供-yigan

]

宿主

所有鳌虾均对丝囊霉菌(鳌虾瘟)易感,在所有生活阶段均易感,所幸小龙虾

[小龙虾(学名:Procambarus clarkii):也称克氏原螯虾、红螯虾和淡水小龙虾。]

(即路易斯安那沼泽地克氏原鳌虾,北美

[北美(Northern America)通常指的是美国、加拿大和格陵兰岛等地区,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大洲,其GDP总量明显超越了欧盟,其人均GDP更是远远的超越了欧盟,是世界15个大区之一。]

鳌虾的一种)和大闸蟹(中华绒鳌蟹)并非高度易感品种。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根据对北美鳌虾种群的观察,有理由认为原产于北美**的所有鳌虾品种均可被丝囊霉菌感染

[《感染》 是一部由落合正幸执导的恐怖电影。]

,且不会发生临诊疫病(即表现为健康),因此可以认为北美鳌虾是丝囊霉菌的终身携带者

[1、流行病学: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可以停留在入侵部位,或侵入较远的脏器,继续生长、繁殖,而人体不出现任何的疾病状态,但能携带并排出病原体成为传染病流行期间的传染源的机体称为携带者或带虫者 2、遗传学:隐-xiedaizhe

]

传播途径

诊断方法

1.高度易感品种

螯虾瘟的肉眼可见病症明显不同,取决于疫情强度和水温。因螯虾瘟致死的最初迹象是在白天出现大量螯虾(正常情况下螯虾应在夜间活动),其中部分螯虾会表现出运动失调,出现背朝下且无法恢复正常

[恢复正常是指经过一定的变动之后回到以前的状态或者水平。]

姿态。不过,除非仔细观察水面,否则不易觉察到这一现象,而只有在河面或湖面上出现大量死亡螯虾时才能发现。当种群的数量很大时,传播速度很快,在夏季水温升高时更加明显。螯虾瘟的后果极其严重,致死率很高。在个体行为上,高度易感的鳌虾品种受感染后会在白天离开洞*,这属于不正常行为,而且逃逸行为减弱并出现进行性麻痹。濒死的虾有时会背朝下,且常无法恢复正常姿态。有时还可看见感染动物试图抓挠或钳住自己。

2.北美螯虾

黑化表皮有时被认为是丝囊霉菌感染的一个特征,但造成黑斑的原因有很多,而且出黑斑不是丝囊霉菌感染的典型特征,许多感染螯虾并未出现黑斑。在个体行为上,被感染的北美鳌虾没有任何行为变化。

治疗

治疗难度极高,尚无已知的治疗方法可以成功治疗受到高度感染的鳌虾。

控制和预防

1.应避免转移可能被感染的活螯虾或死螯虾及可能被污染的水、设备和其他物品,保护易感种群的场所免受感染。

2.在计划鱼类运输时,应考虑原水中是否有感染鳌虾(包括作为病原携带者的北美鳌虾)。

3.生存在螯虾瘟流行地区的任何鱼类均具有疫情传播的高风险,应避免在不同地区间迁移。

4.如计划从有北美鳌虾的水域转运鱼类,在捕捞时应确保:①不能混有鳌虾;②用于转运的水不能携带丝囊霉菌孢子;③设备使用前要消毒;④在转运过程中,运输的鱼类不受到污染。

5.禁止在有易感种群的野外放生北美螯虾,放生的北美螯虾会传播螯虾瘟,有时甚至会远距离传播。因此在计划放生前,务必充分考虑可能造成的长期后果。

6.注意螯虾养殖场周边,特别是水源附近,是否出现北美鳌虾等携带者。

7.注重饵料或饲料的品质,防止出现病原污染。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