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值是虾池水质的一项重要指标,又是引起水化学成分变化的一个主要因素,调节虾池水质在对虾

[对虾(Penacus orientalis),学名东方对虾,又称中国对虾、斑节虾。]

最理想的pH值范围内,是对虾获得高产稳产的必要条件之一。pH偏高容易造成对虾脱壳困难,食欲减退等症状;pH偏低容易造成对虾呼吸困难、黄鳃、肿鳃等**现象,因而要经常检查水质,若出现不正常现象,应及时做出处理。在调整处理之前,我们必须分析了解影响虾池水体pH值高低的主要因素,才能够有的放矢。

一、导致pH值高的原因

南美白对虾养殖中期PH波动大,全析及应对措施

1)在没有外来废水污染的情况下,池塘

[池塘是指比湖泊小的水体。]

土质条件和当地的水质条件决定了开始时的pH值。

2)浮游生物,尤其是浮游植物

[浮游植物(phytoplankton)是一个生态学概念,是指在水中以浮游生活的微小植物,通常浮游植物就是指浮游藻类,包括蓝藻门 、绿藻门、硅藻门、金藻门、黄藻门、甲藻门、隐藻门和*藻门八个门类的浮游种类,已知全世界藻类植物约有40000种,其中淡水藻类有25000种左右,而中国已发现的(包括已报道的和已鉴定但未报道的)淡水藻类约9000种。]

是导致养殖

[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

水体pH值在一天中变化的主要因素。白天阳光充足的情况下,水中浮游植物繁殖迅速,同时进行强烈的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可分为产氧光合作用(oxygenic photosynthesis)和不产氧光合作用(anoxygenic photosynthesis)。]

消耗水中游离C02,使水体的pH值剧烈升高;而夜晚浮游植物强烈的呼吸作用、浮游动物和养殖虾的生命活动都释放大量的C02,使水的pH值剧烈降低。这种规律性的变化表现为虾池的最低pH值出现在早上日出之前,pH最高值出现在下午日落之前,白天pH逐渐升高,晚上pH逐渐降低。由于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主要在中、上水层中进行,表层的pH要高于低层。如果池水的碱度越小,水中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越强烈,则pH的周日变化越大,日较差随之增大。

3)清塘药物使用不当生石灰

[生石灰,主要成分为**钙,通常制法为将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的天然**,在高温下煅烧,即可分解生成二**碳以及**钙(化学式:CaO,即生石灰,又称云石)。]

是一种物美价廉的清塘药物,是目前适用范围最广的水产养殖用药,但是在盐碱程度比较高的池塘,适应生石灰或含有**钙成分的漂**

[漂**是氢**钙、氯化钙,次氯酸钙的混合物,其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Ca(ClO)₂ ],有效氯含量为30%-38%。]

进行清塘消毒以后,极容易造成pH值居高不下的情况。

4)水中的C02逸散入空气中可升高pH值。

二、导致pH偏低的原因

1)池塘底质土壤中酸性物质含量过高,施用化学肥料例如硫酸铵、氯化铵等过多,池中雨水积累及有机物

[有机物即为有机化合物。]

含量过高所引起,p值H下降又是水质变坏,溶解氧低的表现。

2)池塘底部沉淀的虾的粪便、饲料残饵和死亡的池塘生物,在细菌作用下发生厌氧分解,产生大量有机酸可使水体pH值降低。

3)空气中C02溶解进入养殖水体可降低其pH值。

三、pH值调整方案。

1)由于养殖地区土壤的盐碱程度高造成pH高此种情况下经常发生于沿海地区,部分沿海地区土壤的盐碱程度较高,进行清塘后防水pH值上升到8.8~9.5左右,这种水放虾苗时由于和育苗池的水的pH值差距较大,容易造成死亡对于此种情况的解决方法是:

a)对于老旧池塘,清淤时不要讲全部的淤泥清走,留下淤泥3~5厘米厚,一是增加部分有机物,使池水保持一定酸性,二是淤泥可以阻止塘底的土壤中的离子溶入到水中。

b)清塘时不要使用生石灰和漂**清塘,尤其是进行彻底清淤的池塘或者新开挖的池塘,清塘的目的是杀灭野杂鱼和病原菌,生石灰和漂**虽然物美价廉,但是容易引起池水的pH值增高的;建议使用二**氯

[二**氯(ClO₂)是一种黄绿色到橙**的气体,是国际上公认为安全、无毒的绿色消毒剂。]

制剂进行清塘处理,二**氯是一种高效无污染、无残留的消毒剂,能够彻底杀灭水中的病原菌和野杂鱼虾等,二**氯具有极强的**性,还可以**没有清理干净的淤泥中的有机物。建议使用量为1500~2000克/亩。

c)清水下塘pH容易高的池塘,在进行充分的消毒以后,不进行任何形式的肥水,7天以后进行试苗,试苗没有问题即可大规模的放苗,放苗后第二天使用水产专用肥料、配合枯草芽孢杆菌进行肥水,量要少,次数要多,可以将一次的使用量分成2~3天使用。清水下塘的虾第二天即可投饵,根据池塘水质情况进行调整,藻类

[藻类是原生生物界一类真核生物(有些也为原核生物,如蓝藻门的藻类)。]

增加,浮游动物(既养殖者经常说的“鱼虫子”“虫子”)可以减少投饵或者不投饵。

d)使用降碱药物减低pH值有些鱼药生产厂家生产针对于池塘pH值高的降碱药物,部分池塘使用以后,可以有效地降低池塘的水的pH值;如果使用一到两种降碱药物只能短暂的降低pH值,pH值在几个小时或更长时间后上升到原来的数值,说明养殖池塘的池水具有强大的缓冲能力,此时就不要继续使用降碱药物,采用下面的方法放苗。

e)突击放苗南美白对虾是一种可以适应广泛pH值的养殖品种,尤其是对高PH的耐受能力比较强,如果突然的升高或降低pH值比较大,对虾、尤其是虾苗可能由于应激反应造成死亡,但是缓慢的pH值上升则不会造成虾苗死亡,这是根据许多的养殖实例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首先确定本池塘放苗造成对虾苗死亡的原因是pH值问题,而不是其他问题;塑料盆中盛少量的水,加入降碱药物调节pH值和育苗池相当,放入虾苗,24小时成活率在100%即可断定。

其次确定一种能够将对本池塘的pH值短暂降低的药物,这些药物往往是你使用过,具有短暂降低pH值的药物,并且通过连续测量pH值的方法确定使用药物多长时间以后pH值能够降到最低,什么时间反弹,找出pH值得变化规律。

第三确定放苗时间,根据pH值的变化规律,与你从育苗场拿到虾苗、运送到虾池的时间进行计算,在虾苗到达池塘前的某一时间开始使用药物,虾苗到达以后正好是你需要的pH值,马上进行放苗。这种放苗方法,当pH值缓慢恢复到高水平以后也不会造成虾苗的死亡。

(2)藻类过度繁殖造成的pH值过高严格来说,藻类过度繁殖引起的是pH值在一天当中的剧烈变化,最大的差值可以达2以上,对虾由于不适应剧烈的变化而游塘,极容易发生疾病或者被敌害生物吞食,如飞鸟。对于藻类过度繁殖造成的危害的预防方法如下:

1)大面积的池塘养殖发生此种情况,应该在养殖过程中严格控制施肥,很多的养殖户在养殖前期水瘦的时候大量施肥,造成了营养物质、尤其是磷元素的大量积累,随着投饵的增加,水中营养盐不断增加,藻类过量繁殖,因此pH值剧烈变化。前期少施肥,因为大面积池塘一般放养密度较低,比较瘦的水的也能够为对虾提供充足的氧气和食物,不要过分追求前期的水的肥瘦,避免养殖中后期无法控制。

2)精养塘、高位池可以采用遮阳的方法,遮阳控制光合作用,光合作用降低可以避免藻类的过度繁殖,同时遮阳设施还可以预防飞鸟的危害,精养塘和高位池的增氧设施精良,部分的遮阳作用不会对池塘的溶解氧造成影响。

3)使用光合细菌进行控制光合细菌具有是一类以光作为能源、能在厌氧光照或好氧黑暗条件下利用自然界中的有机物、硫化物、氨等作为供氢体和碳源进行光合作用的微生物,大量的有机物、硫化物、氨及**酸盐能够被光合细菌所利用,不但降低了水中的有害物质的浓度,使其在同样pH值条件下降低了对养殖对虾的毒性,同时由于养殖池水中营养盐浓度的降低,藻类的繁殖也会受到抑制,再者,光合细菌能够抑制蓝藻,同时也为水中的轮虫枝角类提供营养,浮游动物吞食藻类也能降低藻类的浓度。

4)适当加水,增加水体总量,缓冲pH值。

5)种质大型水生植物,当池塘中的营养物质极大丰富时,一般的手段不能控制藻类的繁殖,移植、种植大型的水生植物,吸收大量的营养成分,降低藻类的营养物质供应量是一个解决办法,这种方法在后面的进行详细介绍。

6)杀灭藻类现在市场上有大量的灭藻药物,如果藻类过度繁殖,同时蓝藻又占优势种,其他预防手段不能见效或者不能实施的时候,可以采用这种方法,但是需要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这一原则和其他的少量多次不同,在藻类过度繁殖,尤其是蓝藻比较多的池塘,大量的使用灭藻药物会造成灾难性后果,大量的藻类死亡,产氧急剧减少,耗氧急剧增加,会造成对虾浮头,如果有害蓝藻过多,蓝藻死亡释放出大量的毒素,可引起对虾中毒死亡。因此,在藻类过度繁殖的时候,一般采用在晴天的上午,在池塘的上风头局部使用灭藻药物杀灭藻类,可以连续使用,直到藻类数量减少,pH值平稳。

(3)pH值偏低一般指pH值低于7.5,pH值偏低一般是由于酸性土壤造成的,池底有机质多,水中溶氧低,有机质厌氧分解产生的有机酸过多也是一种原因,另外的原因就是降雨过多造成的养殖池塘的pH值下降。pH值低的处理方法主要是使用生石灰,应用生石灰处理,按8~10ppm(每亩用5~7公斤)用量使用,连用3天,谨记:不要贪图省工钱一次性用量过大,造成对虾应激反应。对于溶氧低的池塘,也可采用追肥、开动增氧机改善底质的方法培养藻类,逐步提高pH值;在养殖过程中使用有益菌,如枯草芽孢杆菌可以促进有机质代谢,控制浮游藻类的平稳生长,适当控制养殖密度,可以保持养殖水体的pH值稳定。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