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至周末,冷空气持续发威,冷冻全国大部。最寒冷的时段出现在9日至10日,最低气温0℃线可南压至长江中下游地区,江南将入冬。随着天气转冷,明后天,长江中下游一带将有降雪出现,湖北、江苏、安徽、浙江等地部分地区或将在大雪节气一开始就迎来初雪,普遍较常年偏早。
即将迎来2018年第一场雪,你的虾塘做好防护准备工作了吗?
下雪天可能会造成塘面结冰,结冰会有哪些危害呢?
冰封下水温低,对龙虾越冬影响很大。影响越冬最主要外因就是池塘的溶氧量。越冬虾塘封冰后,水中溶氧自然状况下,同时存在耗氧和产氧两个方面的因素。耗氧主要是由于水生植物及浮游植物
[浮游植物(phytoplankton)是一个生态学概念,是指在水中以浮游生活的微小植物,通常浮游植物就是指浮游藻类,包括蓝藻门 、绿藻门、硅藻门、金藻门、黄藻门、甲藻门、隐藻门和*藻门八个门类的浮游种类,已知全世界藻类植物约有40000种,其中淡水藻类有25000种左右,而中国已发现的(包括已报道的和已鉴定但未报道的)淡水藻类约9000种。]的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可分为产氧光合作用(oxygenic photosynthesis)和不产氧光合作用(anoxygenic photosynthesis)。]的结果。生物增氧,简单地说,就是根据具体情况。创造一切有利条件,促进冰下浮游植物的生长,繁殖并在光合作用中产生氧气,作为越冬池塘溶解氧
[溶解在水中的空气中的分子态氧称为溶解氧,水中的溶解氧的含量与空气中氧的分压、水的温度都有密切关系。]的主要来源,用于改善水质满足龙虾呼吸的需要,达到安全过冬的目的。
一、浮游植物
越冬池塘,水体表明结冰,池水与空气隔绝,水中的溶解氧因不断消耗而减少。冰下水中浮游植物相对于夏季来说,种类较少,多数为鞭毛藻类。主要有光甲藻,黄群藻
[黄群藻属 黄群藻属,金藻门金球藻目黄群藻科的1属,本属约有10种,中国最常见有1种,分布淡水、微咸水中。],棕鞭藻等。是冰下生物增氧的优良种群,常在越冬池中大量发生,产氧效能高。这些藻类具有耐低温,低光照和趋光,避光能力,是冰下进行光合作用,生物增氧的主力军。
二、浮游动物
[浮游动物是一类经常在水中浮游,本身不能制造有机物的异养型无脊椎动物和脊索动物幼体的总称,在水中营浮游***的动物类群。]越冬池塘常出现大量剑水蚤,犀轮虫等浮游动物。犀轮虫除本身耗氧外,还滤食池中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过多容易造成缺氧。
三、光照
光照主要来自太阳辐射,是生物增氧的先决条件。光照直接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色素形成。没有光照,绿色植物便难以生存一般明冰透光率
[透光率是一个物理词汇,是表示光线透过介质的的能力,是透过透明或半透明体的光通量与其入射光通量的百分率。]可达30%以上。乌冰透光率一般为10%作用覆雪30厘米厚的冰下透光率一般不足1%。
四、溶解氧气体
水中溶解气体主要有氧气、氮气、二**碳
[二**碳,化学式:CO2,是空气中常见的温室气体,是一种气态化合物,碳与氧反应生成其化学式为CO2,一个二**碳分子由两个氧**与一个碳**通过共价键构成。],在某些情况下还有硫化氢
[硫化氢,分子式为H2S,分子量为34.076,标准状况下是一种易燃的酸性气体,无色,低浓度时有臭鸡蛋气味,有毒。]、氨氮及其他气体。越冬池在冰封初期溶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冬至前后由于日照时间短,光线相对最弱,再加上降雪等因素,溶氧量降至低值,以后又逐渐上升,开化期间溶氧量下降,二**碳是水生生物呼吸和有机质**分解产生的二**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碳源。硫化氢直接危害水生动物,还消耗水中溶氧,但硫化氢只在越冬水体缺氧时产生。
如果像是去年那样冰有5厘米后。在去破冰处理,那你可得出出体力活了,破冰时一定要注意别自己掉塘里了
如果你想在冰天雪地,冰封虾塘时不去破冰在家睡大觉不妨试试我这个方法。
一、在下雪前用一捆稻草绑着木棍插在塘里,稻草要漏出水面这样最起码稻草周边不会结冰。
二、缓慢加水让水流动起来,水体流动也可以避免虾塘全面冰封。(加水避免一次加多造成应激)
三、有条件的打开微孔增氧机
[增氧机是一种常被应用于渔业养殖业的机器。]让水循环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