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4月左右开始,水温平均达到20℃以上时,稻田养虾中塘底的青苔
[青苔,是水生藻类植物,色翠绿,细如丝,生长在水中或陆地*湿处。]和秸秆
[秸秆是成熟农作物茎叶(穗)部分的总称。]便开始大量腐烂,随后出现青苔上浮、秸秆腐烂等现象,使得池塘
[池塘是指比湖泊小的水体。]底泥发黑发臭,水中
[《水中》是作者微生。]悬浮着大量有机质
[有机质泛指土壤中来源于生命的物质,包括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动物及其分泌物以及土体中植物残体和植物分泌物。],引起水红、水黑等问题,影响水中水草
[一般是指可以生长在水中的草本植物,是许多水生动物的栖身地和庇护所,可以提高水中溶解氧含量以便水生动物呼吸。]及藻类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可分为产氧光合作用(oxygenic photosynthesis)和不产氧光合作用(anoxygenic photosynthesis)。]的正常进行,水草活力弱,挂脏、挂青苔严重,池塘溶解氧
[溶解在水中的空气中的分子态氧称为溶解氧,水中的溶解氧的含量与空气中氧的分压、水的温度都有密切关系。]偏低,整体处于低氧状态。若遇到*天、雨天等**天气,小龙虾
[小龙虾(学名:Procambarus clarkii):也称克氏原螯虾、红螯虾和淡水小龙虾。]极易出现趴边、上草等缺氧现象,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最后便会导致上市时间推迟,严重影响养殖效益。为此,本文重点介绍下稻田养虾中期出现的一些主要问题及其有效的应对管理措施。
一、主要问题
1、青苔、秸秆等腐烂
开春温度回暖,水温逐渐升高,池塘中青苔及秸秆等开始大量腐烂,水中有机物增多,趋于富营养化,利于*藻等有害藻类的繁殖,进而引起池塘水红、水黑问题。且有的池塘中青苔等腐烂后未能及时对其打捞、处理,使得水质进一步恶化,严重影响小龙虾的正常养殖。
2、水体自净能力弱
水中青苔大量繁殖,上浮、附着水草严重,覆盖、遮光面积大,影响水中藻类及水草的正常光合作用,且有的池塘中水草栽种数量不足或生长较为缓慢,使得池塘中水质调节及净化能力偏弱,水中毒素、有机质等有毒有害物质
[有害物质是指人类在生产条件下或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能引起疾病或使健康状况下降的物质。]积累,水体环境差。
3、池塘溶解氧低
开春后天气不稳定,气候多变,温度忽高忽低,导致池塘出现返底、水变等问题,水中有机质含量增多,耗氧加重,溶解氧严重不足。加之水中水草、藻类等活力弱,产氧能力不足,加重缺氧。
二、应对措施
1、打捞青苔、秸秆等青苔、秸秆等腐烂后,应及时人工打捞、处理,避免堆积、腐烂后,产生大量有毒有害物质,恶化水质,同时加剧池塘氧气的消耗,造成缺氧等问题。
2、降低养殖密度池塘中虾苗或成虾达到规格后应及时抓捕出售,适当降低池塘养殖密度,有效减少池塘负荷,减少溶氧及饵料的消耗。
3、加大增氧力度日常管理中可适当增加抽水、换水次数,有效利用抽水泵增氧,增加水体流动性,提高池塘溶氧,减少因出现缺氧造成的损伤。
4、提高水草活力保持池塘深水位,为水草生长提供充足空间,同时可使用“肥水肽Ⅲ”肥水、壮草,为水草生长提供营养,提高水草活力。
5、定期调水、改底定期使用“碧水安”、“底居安”进行调水、改底,建议定期10天左右一次,调节水质,减少水中毒素,减少池底有机质堆积污染,减少耗氧,提高水体稳定性。
做好稻田养虾中期管理工作,提前预防“五月瘟”的发生,减少病害造成的影响,降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