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黄颡鱼和南美白对虾
[白对虾,对虾科海洋生物,原产于南美洲太平洋沿岸的暖水水域,是目前世界上三大养殖对虾中单产量最高的虾种。]的生活习性及食性特点和大丰水质特点,笔者摸索出了适合的池塘混养
[混养(polyculture)是指同一水体中同时放养两种以上水生动物的养殖方式。]模式,在虾塘中混养黄颡鱼均须做到以下几点:
1.采取合理的放养密度
[放养密度是养殖业中关于放养畜牧的一种密度。]及放养规格。根据虾塘的设施条件及水体饵料的生物量
[生物量(biomass) ,是生态学术语,或对植物专称植物量(phytomass),是指某一时刻单位面积内实存生活的有机物质(干重)(包括生物体内所存食物的重量)总量,通常用kg/m2或t/hm2表示。],科学确定混养黄颡鱼的密度及规格。若放养密度过大或规格太小,则生长速度较慢,年底达不到上市规格,从而影响其销售。
2.混养黄颡鱼的虾塘不宜再放养其他肉食性
[肉食性动物是指主要吃肉类的动物。]鱼类或抢食能力强的底层鱼类。
3.先投喂主养虾饲料,再投喂黄颡鱼饲料
[鱼饲料,顾名思义就是给鱼喂养的饲料。]。黄颡鱼有昼伏夜出
[昼伏夜出,读音zhoù fú yè chū,汉语词语,基本意思为白天潜伏,夜晚出来。]的生活习性,应以夜间投喂为主。
4.保持水体水质清新、溶氧充足。生长季节要适时采取注水、换水及调水等措施。
5.用药要谨慎。由于黄颡鱼属无鳞鱼类,对多种渔药敏感,注意使用安全药物,一般不用硫酸铜
[硫酸铜(化学式:CuSO4),为白色或灰白色粉末。]、有机磷
[有机磷农药可因食入吸入或经皮肤吸收而中毒小儿中毒原因多为:误食被有机磷农药污染的食物(包括瓜果蔬菜*品粮食以及被毒死的禽畜水产品等);误用沾染农药的玩具或农药容器;不恰当地使用有机磷农药杀灭蚊蝇虱蚤臭虫蟑螂及治疗皮肤病和驱虫;母亲在使用农药后未认真洗手即换衣服而给婴儿哺*;用包装有机磷农药的塑料袋做尿垫或用喷过有机磷农药的田头砂土填充"土包裤"代替尿垫等;儿童亦可由于在喷过有机磷农药的田地附近玩耍引起吸入中毒...]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