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溶血性弧菌
[弧菌(Vibrio)是菌体短小,弯曲成弧形,尾部带一鞭毛的革兰氏*性菌。]引起的南美白对虾
[对虾(Penacus orientalis),学名东方对虾,又称中国对虾、斑节虾。]偷死病与虾塘的盐度、pH值、水质的肥瘦、有机质
[有机质泛指土壤中来源于生命的物质,包括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动物及其分泌物以及土体中植物残体和植物分泌物。]、无机质的含量有关,不同条件的虾塘对虾发病时间、速度、程度不同:
1、池塘
[池塘是指比湖泊小的水体。]盐度越低,放苗后初次发病的时间越推后,如比重1.005以下的池塘,发病时间在放苗后30-40天,每天都有少量的烂红死虾浮起,停料后会减少死虾,养至60天抓虾时发现死掉的病虾不多;池塘盐度越高,放苗后初次发病的时间越快,如比重1.020以上的池塘,发病时间最短在放苗后的6-7天,最长的不超过20天,当发现有少量的烂红死虾浮起时,3-5天内大部分虾会死亡在塘底。
2、pH值低于7-8,养成活率
[成活率在医学上指病人医治成活的概率,故称“成活率”。]较高;pH值高于8-9,养成活率较低。
3、水温越低,放苗后初次发病的时间越推后;水温越高,放苗后初次发病的时间越快。
4、水色瘦、有机悬浮物
[悬浮物(Suspended Solids )指悬浮在水中的固体物质,包括不溶于水中的无机物、有机物及泥砂、黏土、微生物等。]含量低的虾塘,养成活率较高;水肥浓、有机质含量高的池塘,养成活率较低。
预防方法
1、使用有机质含量低的渔肥或无渣液肥培育清爽的水质。弧菌主要附着在有机质上生长繁殖,水瘦、有机悬浮物含量低的虾塘,弧菌生长慢且量少。养成活率较高。万万不可使用大量的发酵鸡粪等有机肥肥水。
2、放苗前,使用消毒剂
[消毒剂用于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要求,将病原微生物消灭于人体之外,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达到控制传染病的目的。]彻底消毒养殖水体。选择二**氯、漂**、强氯精等强**性消毒剂效果最佳。
3、放苗后,及时添加淡水,逐渐降低盐度。现行爆发的副溶血性弧菌是海水弧菌,又称嗜盐菌,盐度越低,其生长繁殖的速度越慢,在纯淡水中,其几乎不能生长。2010年很多淡水塘养虾较高的成功率也充分说明了副溶血性弧菌这一生物特征。因此,放苗后,有条件的池塘,可逐渐添加清洁的淡水,降低虾塘水的盐度以抑制副溶血性弧菌的繁殖生长,从而达到预防偷死病的目的。
4、用弧菌培养基对养殖水体弧菌的垂直分布进行检测,结果说明:大部分弧菌都在池塘底部,附着在饲料、残饵、有机碎屑、死藻上繁殖生长,对虾吃食后即患病。因此,放苗后,每一个星期投“对虾**丹”一次一包一亩,同时全池泼洒对藻类影响不大的消毒剂(二溴海因)。目的:杀灭池塘水体和底部附着在饲料、有机碎屑、死藻上的弧菌,控制弧菌的数量在1000株/ml。
5、副溶血性弧菌怕酸,因此,在养过程中,尽量控制虾塘的PH值在不影响对虾正常生长的临界值(7.0-8.0的范围内),若池塘PH值过高,及时施用EM菌、有机酸等以降低养殖水体酸碱度,可有效延缓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对虾空肠空胃偷死病的爆发。从一号料开始,养殖全程用*酸菌拌饲料喂养,每天用两餐。目的:降低对虾肠胃道pH值(pH值6以下不能繁殖和生长),抑制副溶血性弧菌的繁殖,降解其分泌的毒素;
6、在对虾脱壳时期,全池泼洒对虾所需维生素或硬壳产品。目的:及时补充水体中的钙、磷、镁、钾、硫等常量元素和铁、铜、锌、锰、碘、钴、硒、铝、氟等微量元素,缩短对虾脱壳后硬壳时间,增强对虾体质,有效预防疾病。很多发病池塘停料后,对虾发病程度明显减轻。因此,合理投喂饲料,也是预防偷死病爆发行之有效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