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宁波大学海洋学院 孙爱丽
目前海参[海参,属海参纲(Holothuroidea),是生活在海边至8000米的海洋棘皮动物,距今已有六亿多年的历史,海参以海底藻类和浮游生物为食。]养殖[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已成为我国北方沿海海水养殖的重要支柱产业。但是随着海参养殖业[养殖业是利用畜禽等已经被人类驯化的动物,或者鹿、麝、狐、貂、水獭、鹌鹑等野生动物的生理机能,通过人工饲养、繁殖,使其将牧草和饲料等植物能转变为动物能,以取得肉、蛋、奶、羊毛、山羊绒、皮张、蚕丝和药材等畜产品的生产部门。]的迅猛发展,海参养殖病害问题也日趋严重。夏季高温季节,海参养殖池塘[池塘是指比湖泊小的水体。]中大型藻类[藻类是原生生物界一类真核生物(有些也为原核生物,如蓝藻门的藻类)。]的过度繁殖[繁殖,是生物为延续种族所进行的产生后代的生理过程,即生物产生新的个体的过程。]将会对海参的生长[生长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一种自然现象。]造成[造成是汉语词汇,读音zào chéng,解释为招致或引起。]严重的影响。目前在海参养殖池塘中发现的常见大型藻类主要有钢丝[钢丝是钢材的板、管、型、丝四大品种之一,是用热轧盘条经冷拉制成的再加工产品。]草、川蔓藻[蔓藻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màn zǎo,水草名,指海藻类植物。]及青苔[青苔,是水生藻类植物,色翠绿,细如丝,生长在水中或陆地*湿处。]等。笔者将海参养殖池塘中常见的大型藻类作一总结,以期为海参养殖业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1钢丝草
1.1危害特征
钢丝草繁殖力极强,可以在较短的时期内迅速繁殖生长,对海参的生长产生极大的危害。主要危害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大量的钢丝草会抑制池塘水体中基础饵料和单细胞藻类的正常繁殖和生长,从而造成养殖池塘营养物质匮乏。二是钢丝草会缠绕海参个体,造成海参生长缓慢。三是钢丝草腐烂后造成底质恶化,容易造成海参病害发生。四是钢丝草捞除工作量大,费事费力。
1.2防治[防治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fáng zhì,译为预防和治疗或预防和治理。]措施
目前对钢丝草的防治还没有有效的方法,预防措施主要是春季水温升高时使用一定浓度的扑草净进行抑制,夏季大量繁殖时只能靠人工捞除来解决。
2川蔓藻
2.1危害特征
海参养殖池塘中一定数量的川蔓藻对海参的生长有促进作用,一是可以为海参提供遮*的场所;二是可以净化水质;三是可以为海参提供一定的饵料。但夏季高温季节如果数量过多,则会使池塘透明度[ 透明度是结晶矿物在磨制成标准厚度(0.03mm) 时允许光线透过的程度。]过高,造成池塘底部温度过高,容易造成海参化皮等病害,这时应及时捞出。否则秋季时,川蔓藻倒伏在池塘底部,造成海参捕捞困难及严重影响其生长。冬季时,川蔓藻逐渐腐烂,则造成池底底质恶化,从而暴发海参病害,严重影响海参养殖产量。
2.2防治措施
在养殖过程中防治川蔓藻的过度生长主要是通过以下方法:在春季水温逐渐回升时,即川蔓藻长度达到3cm左右时,用农用“扑草净”搅拌湿土杀灭,可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此方法操作简单,省时省力。使用时应注意池塘水温的变化,水温过高时应停止使用。另外注意扑草净不能过量使用,以免对水质造成影响。
3青苔(牛毛苔)
3.1危害特征
过多的青苔会占据整个海参石礁,一方面阻碍海参不能正常出礁摄食,另一方面也占据海参的活动空间,影响海参摄食生长。另外青苔具有不易捞除的特点。
3.2防治措施
目前青苔的防治主要以预防为主,春季水温合适时进行适当肥水,一方面会降低养殖池塘的透明度,另一方面也可抑制青苔的大量繁殖和生长。夏季时提高池塘水位,保持池塘的透明度在30~40cm,也可有效防止和控制青苔及钢丝草的生长。实际养殖过程中也可以采用农用“扑草净”,但是对其不能从根本上清除掉,只能起到抑制的作用。
综上所述,海参养殖池塘内的川蔓藻、青苔及钢丝草等有害植物一旦繁殖过快,便会死亡腐烂,不仅会严重污染水质,还能造成池底部缺氧。因此,发现有害藻类和杂草繁殖过快时要注意及时捞出,以保持池水清新。同时在离进水口较近的渠道内也要设有几道过滤网、浮筏以拦截外海的海藻等。另外,还应根据不同有害藻类、杂草的繁殖季节和生理特性,采取化学或生物的综合手段,有效地预防或抑制这些有害物的繁殖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