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飞
近年来,由于石斑鱼[石斑鱼(英语:Grouper),属鲈形目,体长椭圆形稍侧扁。]养殖[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密度急剧增高,同时海水养殖环境也逐渐恶化,导致鱼体抵抗外界病原[病原,指病因。]侵染的能力不断下降,一些鱼类**性和细菌性疾病频繁爆发,对石斑鱼养殖业[养殖业是利用畜禽等已经被人类驯化的动物,或者鹿、麝、狐、貂、水獭、鹌鹑等野生动物的生理机能,通过人工饲养、繁殖,使其将牧草和饲料等植物能转变为动物能,以取得肉、蛋、奶、羊毛、山羊绒、皮张、蚕丝和药材等畜产品的生产部门。]造成了重大损失,严重影响着石斑鱼养殖业的可持续良性发展。因此,加强石斑鱼养殖的病害防治[防治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fáng zhì,译为预防和治疗或预防和治理。]方法的探索很有必要,本文就近年在石斑鱼养殖中爆发的主要疾病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方法。
寄生虫[寄生虫(parasite)指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高度退化,一生中大多数时间寄生于其他动物体内或体表的动物。]类疾病及防治方法
1.小瓜虫[小瓜虫属原生动物门、纤毛虫纲、凹口科、小瓜虫属,主要寄生在鱼类的皮肤、鳍、鳃、头、口腔及眼等部位,形成胞囊呈白色小点状,肉眼可见。]病
石斑鱼在网箱和池塘养殖过程中,最常见的是寄生虫类疾病,而其中危害最大的是小瓜虫病。小瓜虫病又叫做白点病,病原是**隐核虫。发病时,鱼体表面会出现白色斑点,同时伴随黏液增多、鳞片脱落、游动缓慢等症状。镜检可以看到大量的小瓜虫。该病最容易在室内水泥池或池塘中,水温30℃时爆发流行,传染很快,对鱼苗、鱼种均有较大危害。
防治方法:①放苗前需要用生石灰等对池塘进行彻底消毒,同时合理控制放养密度[放养密度是养殖业中关于放养畜牧的一种密度。];②网箱养殖或池塘养殖中爆发该病时,可将石斑鱼在0.01%~0.015%浓度的福尔马林[福尔马林是甲醛的水溶液,是蛋白质凝固剂。]海水中药浴1小时,每隔3~5天处理一次;③将冰醋酸与过**氢按1﹕3的比例混合,然后稀释成5000~10000倍液,将病鱼在其中浸泡30~60分钟。
2.瓣体虫病
瓣体虫病又叫做石斑鱼白斑病[白斑病,是医学上对以皮肤白斑为主要症状的一些疾病的统称。],石斑鱼瓣体虫是主要病原,一般寄生在石斑鱼的鳃、体表和鳍上。当石斑鱼被感染后,体表会出现不规则的白斑,严重时白斑甚至会扩大连片,此时病鱼会呼吸困难、游动缓慢;石斑鱼死亡后胸鳍僵直伸向前方,几乎与鳃盖紧贴。
防治方法:①放养密度过高、投饵过量、换水量少且不及时等原因均会导致该病爆发。因此应严格控制放养密度和饵料投放量等。②治疗感染的石斑鱼鱼苗、鱼种,可用浓度30ppm的福尔马林溶液全池泼洒;成鱼感染时,可以用浓度2ppm的硫酸铜海水溶液浸泡4~5分钟,均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3.指环虫病
该病的病原是是指环虫,主要寄生在石斑鱼的鳃,虫体约在0.2~0.5毫米之间,肉眼可见。患病鱼体表失去光泽,体表和腮部粘液增多,局部鳞片脱落,并且食欲不振,游泳迟缓,游泳失去平衡,在水面打转。
防治方法:①将病鱼用0.6ppm的敌百虫或淡水浸泡5~10分钟,每2~3天处理一次;②用病鱼在浓度30ppm的福尔马林溶液浸泡24小时可有效去除石斑鱼鳃上的指环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