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死病”主要发生在南美白对虾

[白对虾,对虾科海洋生物,原产于南美洲太平洋沿岸的暖水水域,是目前世界上三大养殖对虾中单产量最高的虾种。]

高密度养殖

[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

方式的虾塘,通常在水温32℃以上,养殖时间在60天以上较易发生;规格在140只/千克以下对虾较易发生。发病初期,一般每天在水面可发现已死亡的南美白对虾,随着水质继续恶化,每天在池底或水面可发现越来越多死虾,在白对虾脱壳期间为死亡高峰期,若不加以控制,死亡现象会一直持续到卖虾前后,甚至可能出现绝收现象。由于绝大部分死虾无征兆死亡,故称为“偷死病”。死虾通常无明显症状,部分死虾可见黄鳃、黑鳃,有些可见软壳现象。

南美白对虾“偷死病”的防治技术

主要原因是养殖水体水质状况**,白对虾的排泄物、残饵、其他有机物等在异养细菌的作用下,慢慢分解,产生大量的硫化氢、氨氮等有毒物质。在细菌的分解作用下形成底层溶解氧

[溶解在水中的空气中的分子态氧称为溶解氧,水中的溶解氧的含量与空气中氧的分压、水的温度都有密切关系。]

不足,造成虾的鳃损害或中毒死亡。养殖户若没有见过这种情况,通常采取消毒的老办法,这样就耽误了抢救时机。针对养殖南美白对虾中后期出现的“偷死病”,处理方法具体如下。

1.通常自白对虾养殖开始,就要定期地改底、调水,严格控制水质,采用活菌制剂来调水,定期泼洒

[【词目】泼洒 【读音】pō sǎ 【释义】将水或其他细小东西向外倒洒,使散开。]

解毒产品,能预防“偷死”现象。

2.紧急救助时,可往水体泼洒高能氧,迅速增加水体溶解氧,泼洒解毒产品,可暂时减少“偷死”现象的发生,从使用效果来看,这是一种治标的手段,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成本也大。

3.也可采用泼洒腐植酸

[腐植酸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大分子有机物质,广泛应用于农、林、牧、石油、化工、建材、医药卫生、环保等各个领域。]

钠加增氧粉的方法,进行暂时控制“偷死”现象发展,主要是解毒和迅速增加底层氧,使用效果不错,但只是暂时缓解一下,且成本过高。

南美白对虾“偷死病”作为一种由环境因子造成的病害在一些地区逐渐蔓延,有效地定期使用生物制剂

[以各类具有医研价值的碳基生物为原料,利用传统技术或现代生物技术制造,作用于人体各类生理症状的预防(保健)、治疗和诊断的各种形态制剂,统称生物制剂。]

来调节水质,控制一些指标的稳定是防止“偷死病”发生的最有效方法。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