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氏

[罗氏始创于1896年,总部位于瑞士巴塞尔,在制药和诊断领域是世界领先的以研发为基础,以创新驱动的健康事业公司之一。]

沼虾

[沼虾,属于长臂虾科(Palaemonidae)、沼虾属(Macrobrachium)。]

与澎泽鲫

[澎泽鲫是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选育研究出的新品种,具有个体大,生长速度快,增肉倍数高达5.4倍,比异育银鲫生长速度快20%,杂食性,抗逆性强,体型美观,营养价值高等特点。]

罗氏沼虾和澎泽鲫混养技术

成鱼混养

[混养(polyculture)是指同一水体中同时放养两种以上水生动物的养殖方式。]

或与澎泽鲫鱼种混养都是可行的,下面分别用1个生产实例介绍它们的主要技术措施。

福建省漳州市水产站1996年进行了180亩罗氏沼虾与澎泽鲫成鱼混养实验,养殖周期180天,亩产罗氏沼虾225.5千克,规格40—50尾/千克;亩产鲫鱼126千克,平均体重0.4千克,最大体重达0.6千克;总产值237万元,盈利72.9万元,平均亩盈利4050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其技术要点有:

一、池塘选择

罗氏沼虾对溶解氧要求较高,所以选择水源充分、水质清新、排灌水方便、无污染、泥底或沙底的池塘作为混养池。池子设有进排水闸,池口大小5—10亩,混养水深1.3—1.5米。

二、放养模式与放养量

采取以虾为主,混养澎泽鲫的养殖模式。每亩放养体长0.8厘米的罗氏沼虾淡化苗2万尾,混养体长5—7厘米澎泽鲫鱼种400尾。

三、放养前准备

放苗前50天排干池水,清除过多的淤泥,整平池底,曝晒20—30天,堵塞漏埂。放苗前10—15天消毒除害。水深1米,泼洒生石灰

[生石灰,主要成分为**钙,通常制法为将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的天然**,在高温下煅烧,即可分解生成二**碳以及**钙(化学式:CaO,即生石灰,又称云石)。]

每亩125—250千克或漂**15—20千克,**野杂鱼、细菌及寄生虫。此外,每亩还用敌百虫0.8克,毒杀杂虾和水生昆虫。放苗前检验池水,确认毒性已过才可放苗,放苗前7—10天施肥培育天然基础饵料(浮游动物

[浮游动物是一类经常在水中浮游,本身不能制造有机物的异养型无脊椎动物和脊索动物幼体的总称,在水中营浮游***的动物类群。]

),以提高放养成活率。

四、苗种放养

罗氏沼虾于5—6月份放苗,虾苗经过完全淡化且暂养2—3天后才投入池塘。虾苗投放1个月后再放养澎泽鲫鱼种。

五、饲养管理

一是水质控制,前期(放苗后15天)以添水为主,少量换水;中后期根据水质情况经常换水,一般每2—3天换水1次,换水量20—40%;透明度前期保持在20—30厘米,中期保持在30—50厘米。每池配备1—2台增氧机,二是饵料,罗氏沼虾前期(放苗后15天)以摄食浮游动物为主,搭配少量蛋羹、豆腐等。中期以鲜活饵料(如小杂鱼、贝肉等)搭配配合饵料。每天投喂3次,早晨、傍晚、半夜各投喂1次,每池设置饵料台1—2个,以观察其摄食情况。投饵量根据水质、天气、摄食情况灵活掌握。澎泽鲫主要摄食浮游动物、有机碎片等,所以不必专门投喂饲料。

六、病害防治

澎泽鲫生活力强,一般无明显病害。罗氏沼虾在试养期间发生过细菌性黑斑病

[黑斑病是指植物叶片上出现黑斑。]

、霉菌性黑鳃病、丝状藻类附生等。黑斑病采用改善水质,并用每立方米

[立方米,读作lì fāng mǐ,它是体积单位,符号m³((这个字符的Unicode编码是33A5)),等于每边长为一米的一个立方体的容积,等于一立方米。]

水体0.5—0.7克高锰酸钾全池泼洒,24小时换水50%。黑鳃病用生石灰每立方米10—15克全池泼洒,并加大换水量。对于丝状藻类附生,采用施肥以降低池水的透明度,结合使用硫酸铜,每立方米水体用0.5—0.7克泼洒,**丝状藻类。

七、起捕

澎泽鲫饲养到12月底收获,罗氏沼虾10月份开始收获上市,规格为每千克50尾左右,当水温至16℃以下则全部起捕。在罗氏沼虾池中混养澎泽鲫成鱼,在不增加投饵的条件下,平均亩产澎泽鲫126千克,亩增收入1890元,经济效益明显。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