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一生要经过多次蜕壳[蜕壳,读音为tuì ké,是汉语词语,解释为蜕皮、遗骸。]。如果蜕壳不顺利,不仅影响个体的生长,严重时能引起死亡[死亡是相对于生命体存在(存活)的生命现象,意指维持一个生物存活的所有生物学功能的永久终止。]。近几年来,各地养殖的河蟹因蜕壳不遂而引起死亡的现象比较普遍。造成不能蜕壳的原因较多,也比较复杂,以下介绍几种不蜕壳症的特征:
1.黑壳蟹不蜕壳:病蟹壳呈灰黑色,坚硬钙化,不吃食[吃食,指食物;特指饭菜。],爬上岸边[岸边,水边陆地。]无水处十足撑起,腹部悬空,口不吐泡沫,蜕不下壳。可用小刀轻敲背壳,能打出一个空洞,空洞不外流体液,内已长出一层新的软壳。初患病[患病的明显变化表现在:精神意识感觉的异常、呼吸异常、饮食消化代谢功能异常、运动功能障碍、心跳血压异常、性行为能力异常,六大系统的变化。]时,爬上岸离水边10~20厘米处停住,一有动静能立即逃回水中。患病严重时行动呆滞,不能逃回水中,不久便死于岸边。
2.长毛蟹不蜕壳:病蟹的甲壳、口器、眼窝等处长了厚厚的一层毛状物(原生动物[原生动物(protozoan)是一类缺少真正细胞壁,细胞通常无色,具有运动能力,并进行吞噬营养的单细胞真核生物。]及霉菌),毛上覆盖一层泥土及污物,整个蟹壳[蟹壳,中药名。]呈灰**或土**,用手抓起,壳表层很滑,污物很难刮除。此时,池水水色呈*白色(大量原生动物及霉菌等暴发),蟹不吃食,栖息于进水或流水处,严重时不能蜕壳,不久即死亡。
3.黑鳃、藻类鳃、烂鳃引起不蜕壳:病蟹鳃丝发黑、发脆,鳃丝上长满藻类和原生动物,失去呼吸能力;病蟹爬至岸边或水草上,暴露整个身体于空气中,口器无泡沫吐出;将此蟹放进水中后,也会立即爬上岸,利用空气中的氧气维持生命。轻度患病蟹通过用药和改善生态环境可使其恢复健康,严重患病蟹不久即死亡。
4.蟹壳透明、蟹脐水肿、*门外翻发红不蜕壳:病蟹壳起初发黄,迎阳光观察时,蟹壳边缘黄而透明,蟹脐黄而*白色,肠道无粪便,*门口外翻发红,轻压肠道有黏稠透明液体流出;不吃食,行动迟缓,常栖息于水边,逃避力不强;大部分死在靠岸边的浅水处。
5.蟹脐脱落[脱落,意为附着的东西掉下,可用于形容牙齿、油漆、毛发,也可引申用于形容文字、植物、视网膜等。]、蟹肉发臭不蜕壳:病蟹的腹脐水肿,无弹性,在腹甲的后缘连接处脱落;在脐的刚毛深处发现有*白色似蛆状的虫,即蟹*虫。病蟹不吃食,不生长,切肢再生力差,蟹脐脱落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