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池塘[池塘是指比湖泊小的水体。]条件:凡原海水养殖[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对虾[对虾(Penacus orientalis),学名东方对虾,又称中国对虾、斑节虾。]的精养池、沉淀池[沉淀池是应用沉淀作用去除水中悬浮物的一种构筑物,净化水质的设备。],盐场的初级蒸发池均能养殖该种鱼类。精养池塘需经过清淤、消毒。在养殖过程中能够保持池塘水的盐度[绝对盐度是指海水中溶解物质质量与海水质量的比值。]稳定(14‰-33‰)。
2.养殖方式
2.1单养池塘:5月中下旬[一个月分为三旬:上旬,中旬和下旬。],当自然水温升至15℃左右时,可投放[投放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 tóu fàng,是指用甩、撒的办法放置。]2.5cm以上[以上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yǐ shàng,指上述,上面。]的鱼种,放养密度[放养密度是养殖业中关于放养畜牧的一种密度。]为300-500尾/亩,经过120天以上的养殖,平均体长可增长到30-40cm,体重可达400-600g/尾,与在同一环境下养殖的鲈鱼相比具有明显的生长优势。
2.2鮸状黄姑鱼与对虾混养[混养(polyculture)是指同一水体中同时放养两种以上水生动物的养殖方式。]:在同一池塘内养殖东方对虾与鮸状黄姑鱼,放虾苗前,可用拦网把池塘拦成两块,一块占全池面积的4/5,于4月底或5月初放东方对虾,另一块1/5面积于5月下旬投放鮸状黄姑鱼进行集中暂养。到7月中旬左右水温升高,采取中间出虾的办法疏密以缓解虾病,然后再撒掉拦网进行鱼虾[yú xiā 鱼虾 亦作“ 鱼鰕 ”。]混养,实现两茬养殖,提高经济效益。
2.3大水面套养:目前连片虾池的大型沉淀池或者是盐场的初级蒸发池中的所谓混养实际是自然纳苗的管养,可操作性很低,产量和效益很难估算。如果在进水时采用较大网目的滤网只拦住其它杂鱼类,尽量进入小型虾类和其它饵料[鱼类及其他水生动物的食物。]生物。5月中下旬,投放2.5cm以上的苗种,投放密度为每亩50尾左右,经过150天左右的饲养,鱼的个体大,一般可达500g以上。
3.养殖管理
3.1水质控制:水质要保持清新,有条件的池塘,投苗前期可加入少量淡水降低盐度,雨季要视降水量情况,可采用换水的办法把池水盐度维持在20‰以上。18-28℃是鮸状黄姑鱼生长的最佳温度范围,溶氧应保持在4.5mg/L以上。高密度养殖应使用增氧机[增氧机是一种常被应用于渔业养殖业的机器。]。
3.2饵料与投喂:鮸状黄姑鱼的饵料以卤虫和小杂鱼虾等动物性饵料为主,使用冷冻的小杂鱼需彻底解冻后冲洗干净再投喂,个体较大的冻鱼应切成条状小块,冲洗后再喂。精养池塘(包括集中暂养)鱼苗体长在12cm以下时,有条件的场可投喂卤虫成虫,也可投喂淡水“鱼虫”、小杂虾或碎鱼肉;12cm以上,主要投喂小杂鱼虾,应做到定时、定点、定量投喂,每天投饵两次,投喂量占鱼体总重量的10-12%,应在池塘内设置饵料台,定期进行检查和清理。根据残饵情况,确定合理的投喂量。
上面所述的饵料及投喂方法是对前两种养殖方式而言的,而在大水面内养殖操作起来则比较简单,只是在后期,自然水体中的生物**饵料不足时,投喂定量的小杂鱼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