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高密度池塘[池塘是指比湖泊小的水体。]养鲤的迅速发展,市场对鲤鱼的需求已趋向饱和状态,鲤鱼价格也在滑坡。因此,更好的养殖[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鲫鱼[鲫鱼(学名:Carassius auratus,简称鲫,俗名鲫瓜子、月鲫仔、土鲫、细头、鲋鱼、寒鲋、喜头、鲫壳、河鲫 。]成为了提高养殖效益的有效手段,那么怎样养殖鲫鱼,鲫鱼养殖方法有哪些呢?以下做个介绍。
怎样养殖鲫鱼
1、养前三准备
1)池塘条件:池塘以3-20亩、深2-3米佳,背风向阳、不渗漏、注排水方便和池底平坦。池塘应具有三配备:一是投饵机,二是增养机,每3-5亩水面配备3kW的1台,三是大拖网,为以后抽样及出售作好准备。池塘应彻底清淤,鱼种[鱼苗经过短时间的培养,体长达到3到13厘米之间的幼鱼称为鱼种,又分为小规格鱼种,中规格鱼种,大规格鱼种。]入池前15天左右,用生石灰清塘,并保持瘦水状况。
2)确定主养模式、优良品种从目前状况看,具经济效益的模式是池塘主养鲫鱼模式"80:20"模式,即收获时,产量的80%为银鲫,20%是为其服务的"肥水性"鱼类。养殖户可根据当地市场接受情况选择合适的鲫鱼品种进行养殖,但鱼种尽量要来源于持有种苗生产许可证的鲫鱼良种场。鱼种要提前购回,并集中在一两个池中暂养15~30天,其间,可对鱼体进行检查,并做适当防病治病。
3)准备优质饲料[饲料,是所有人饲养的动物的食物的总称,比较狭义地一般饲料主要指的是农业或牧业饲养的动物的食物。]饲料。成鱼饲料的蛋白约在30%以上,饲料粒径2-3mm,大不超过3.5mm,颗粒饲料和膨化饲料均可。
2、一次要放足
鱼种一次放足,可保证每次出塘鱼的规格整齐,便于集约化养殖和出售。水温稳定在10℃以上时即可放养[把某些已经圈养的野生动物重新放到野外环境中去,使它们在一定范围之内以原有的生存方式生活。]鲫鱼鱼种,若是在暂养池中的鱼,好在水温15℃左右分池。放养前1-2天,应该停止投喂饲料。若鱼种质量好、无病或在暂养时已对鱼病进行了处理,则入池时可不进行鱼体消毒,以便减少鱼体损伤,减少水霉、竖鳞等病的发生。放养时,应抽样,按照计划的数量下塘,并将规格整齐的鱼放在同一池中。池塘主养条件下,若鱼种规格在50g/尾左右,单茬养殖,一般亩放1500-2000尾。
3、必须训食
鱼种放养后即开始训食。训食越好,饲料在水中停留时间越短,饲料利用率越高。
4、放养鲢、鳙鱼[鳙鱼(学名:Aristichthys nobilis)又叫花鲢、胖头鱼、包头鱼、大头鱼、黑鲢、麻鲢、也叫雄鱼。]
适当搭配滤食性鱼类--鲢鳙鱼。鲢鳙鱼的投放时间应在鲫鱼驯化[驯化是人们在生产生活实践当中出现的一种文明进步行为。]后,否则会延长鲫鱼的驯化时间。搭配的比例以鲫鱼:鲢鳙鱼=90:10或80:20较佳,即假设亩放鲫鱼75-100kg则20-60克/尾鲢鳙鱼共放3-12kg即可。
5、少量多次投饲
建议在主养鲫鱼情况下,日投喂6-8次,春秋可适当减少次数,夏秋可适当增加。若撒投饲料,则采取"慢一快一慢"的节律,每次投喂30~40min.
6、日常三管理
1)巡池、增氧机管理鱼种投放后,每天早晚各巡池一次,观察水质变化、鱼的活动和摄食情况,及时调整饲料投喂量;清除池内杂物,保持池内清洁卫生;发现死鱼、病鱼,及时捞起掩埋,并如实填写记录。根据天气、鱼的活动情况,适时开启增氧机,比如:正常情况每天中午开机2小时,保持池水溶解氧3mg/L以上。
2)控制水质保持水质达到"肥、活、嫩、爽"的要求,保持池水透明度25-30cm,pH值7.5-8.3.随季节和水温不同加注新水调节水位,一般每半月一次,高温季节每周一次,每次加水15-30cm,必要时,还可全池换水。在水源缺乏的地方,可以通过在合适时候泼洒微生态制剂、控制水面的藻类,达到一池水养一池鱼的高水平。
3)定时疾病防治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和"无病早防,有病早治"的方针,定期做好清洁卫生、工具消毒、食场消毒、全池泼洒药物和投喂药饵等措施,避免鱼病暴发。生长期间半个月左右使用1次生石灰(比如亩用15kg左右)、漂**或0.1ppm的强氯精,轮换全池泼洒,以防治出血性、败血症等**、细菌性鱼病;对车轮虫、小瓜虫、粘孢子虫等寄生虫鱼病则用杀虫剂加以防治。
7、产卵期控制
通常通过选择成熟较晚、产卵少的鲫鱼品种,比如白鲫来降低影响。饲养管理方面,也可采取多次拉网来加速其性腺退化,减少产卵的条件,抑制性腺成熟;在晴朗的天气,不要往鲫鱼养殖水体加注新水,以免**鲫鱼产卵,缩短产卵时间。另外要减少孵化的可能,即不要将鲤鱼与鲫鱼放在同一水体,因为鲤鱼的**可促使受精卵形成,并在20℃以上5-7天孵化出鱼苗。繁殖期间由于鱼类摄食量少,可以少投饲料来减少饲料浪费。
8、定期抽样
为了了解鱼体的生长状况,及时调整养殖措施特别是调整投饲量和养殖密度,养殖过程中通常要进行抽样。为了使抽样具有代表性,抽样率要尽量大。在池塘抽样中,一般要求样本含量至少占抽样总体的5%.此外,抽样点还要分布均匀,并要合理分析、利用抽样结果。
9、适时稀疏
高密度放养必然带来养殖后期密度过高,特别是8月,水温高、溶氧低、养殖风险增大,及时解决这一难题非常重要。在亩产1000kg的密度下,可在8月份采用提大留小方法,稀疏总量的20-40%,这不仅能利用该时期鲫鱼价格高的优势,而且使鲫鱼在养殖后期快速生长,增大出池规格,提高鲫鱼的商品价格,增加单位面积收入。在亩产4000kg的养殖模式下,一般要从6月底开始每20天进行一次,共七次捕捞,直到11月份全部收获。
鲫鱼养殖方法
反季节养殖鲫鱼,长年上市,既能调节市场供应,又能增加养鱼效益。养殖方法如下:
一、快速养殖:改变传统的冬季放养鱼种的习惯,在6月份放养早繁异育银鲫夏花,搭养部分其它鱼种或夏花,调节水质,投足饵料,鲫鱼当年可长到200克以上。翌年3月份陆续起捕上市,直至8―9月份。6月份继续放养鲫鱼夏花。搭养的草鱼、鳊鱼、鲤鱼在春节期间起捕上市,鲢鱼、鳙鱼在春节后上市。
二、池塘囤养:利用冬闲鱼种池以及养殖罗非鱼和罗氏沼虾等的闲置池塘,在秋冬大捕捞时,将未达上市规格和市场滞销的鲫鱼暂养起来,冬季水温高时适当投饵施肥,加强饲养管理。春节后陆续起捕上市,5月底以前捕捞结束,腾出池塘供下一个周期养殖。
鲫鱼高产养殖法
密度适当:为了降低养殖成本,好自己用池塘培育大规格鲫鱼种,每亩放养鲫鱼夏花0.8-1.2万尾,培育到50-60克后再转塘进行成鱼养殖。养殖密度以每亩投放50-60克的鱼种1500-1800尾佳,这样可使商品鱼规格达到350-400克以上。
搭配品种:培育大规格鲫鱼种不要搭配草鱼和鲤鱼,而应选择鲢鱼和鳙鱼,数量以占主养鲫鱼20%左右为宜,鳙鱼则占鲢鱼的10%左右。搭配品种的放养时间不宜过早,尤其是过早投入鳙鱼对鲫鱼驯化的影响更大。
鱼种驯化:鲫鱼是生活在水体中下层的鱼类,主养鲫鱼的鱼塘,必须对鱼种进行驯化,使全部鲫鱼在投食后能快速上浮抢食,这非常有利于鲫鱼生长。驯化时应注意五点:一是培育鱼种阶段驯化相对容易些;二是驯化时可在饲料中添加适量添加剂,缩短驯化时间;三是在投放密度已经确定的情况下,驯化期间可以降低池塘水位,相对增加密度,这样更有利于驯化;四是鲢、鳙鱼种应在主养鲫鱼上浮抢食习惯形成后投放;五是驯化期间,池塘水质宜清瘦不宜浊肥。
饲料粒径:饲喂鲫鱼的饲料粒径应就小不就大。规格10克以下的鲫鱼应选择粒径0.5毫米的饲料,规格10-30克的选1毫米,30-75克的选1.5毫米,75-100克的选2毫米,150-300克的选2.5毫米,300克以上的选3.2毫米。
鲫鱼养殖塘的投饲率,应视鲫鱼的大小及池塘水温而定,规格25-50克时投饲率为2-3.5%;规格50-100克时投饲率为1.7-3%;100-200克时为1.4-2.6%;200-300克时为1.2-2.3%,300克以上时为1-1.9%.水温低于15℃时,投饲率取低值;16-23℃时,鲫鱼摄食力较强,投饲率取平均值;水温24-29℃时是鲫鱼食欲旺盛时期,投饲率应取高值,保证饵料充足。
疫病防治:鲫鱼抗病力强,没有大的传染病。相对来说,出血性锚头鳋病危害较大,主要特征为鲫鱼浮水慢游乏力、色泽淡白,鱼体表腹部、背脊两侧可见针状虫体寄生,虫体着生处有绿豆或豌豆大小的充血红斑,病灶部位鳞片松动或脱落,粘液增多,少数形成明显溃疡。在发病季节,对小面积主养池每半月每立方米泼洒90%晶体敌百虫[敌百虫学名O,O-二甲基-(2,2,2-三氯-1-羟基乙基)膦酸酯,中文别名:敌百虫可溶性粉剂;敌百虫兽用;敌百虫原粉;二甲基-(2,2,2-三氯-1-羟基乙基)磷酸酯;精制敌百虫一种有机磷杀虫剂。]0.3克;对大面积鲫鱼养殖池,可在食场周围用敌百虫挂篓(袋),每月1-2次,每次连挂2天,均有良好预防效果。对发病池塘,可一次性每立方米泼洒90%晶体敌百虫0.5克、0.2克硫酸亚铁合剂,效果较好。
近年来,鲫鱼以其适应性强、食性杂、生长快、抗病力强及肉味鲜美等特点,正成为当前淡水养殖热门品种之一。以上是对怎样养殖鲫鱼,鲫鱼养殖方法的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