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养殖[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鲫鱼[鲫鱼(学名:Carassius auratus,简称鲫,俗名鲫瓜子、月鲫仔、土鲫、细头、鲋鱼、寒鲋、喜头、鲫壳、河鲫 。]是目前养殖鲫鱼主要的方式,人工养殖鲫鱼又很多技巧和方法。此外,池塘[池塘是指比湖泊小的水体。]主养鲫鱼要获得高产益,养殖技术是关键。因此,本文针对人工养殖鲫鱼,鲫鱼养殖技术做个介绍。

人工养殖鲫鱼

人工养殖鲫鱼技巧

人工养殖鲫鱼,鲫鱼养殖技术

1、养殖鲫鱼的过冬

水中的氧气减少之后,为了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鱼儿不得不吸入更多的水,以便呼吸到更多的氧气。然而,更多水分的摄入会影响它们体内盐分的平衡,增加生理压力。因此,为了保持正常的生理平衡,大多数鱼在冬天不是靠增加呼吸频率来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而是自动地减弱呼吸作用,新陈代谢也开始变慢。因此,不少鱼类在冬天行动变得缓慢起来,甚至有些鱼开始冬眠。

然而,生物学家却发现鲫鱼在冬天依然比较活跃,即使在冰面下也是如此。

鲫鱼难道有什么过冬的秘诀吗?有的。科学家近就发现鲫鱼是靠腮变形来度过严寒的冬天的。发现这个奥秘的是挪威奥斯罗大学的生物学家乔朗德·索里德,他把一些鲫鱼放进氧气含量低于正常值的水箱中,然后观察到鲫鱼的鳃产生了奇特的形变,鳃丝开裂,这样整个鳃的呼吸表面积就变大了。

索里德当时测量出鲫鱼鳃的呼吸表面积居然增大了正常值的7.5倍,可见鲫鱼鳃的变形能力是相当强的,这也是鲫鱼旺盛生命力的重要原因。我们常常在水产市场发现,即使有一大盆密密麻麻的鲫鱼,它们也不大容易死去,而其他鱼类稍多就容易缺氧而死,这也是因为鲫鱼的鳃善于变形的缘故。

是不是只有鲫鱼的鳃才能变形呢?这还不敢确定,不过科学家目前只发现鲫鱼有这种本事。于是有些生物学家就提出,如果把鲫鱼鳃丝开裂的基因研究出来,移植到别的鱼类身上,培育出能鳃丝裂开的转基因鱼,或许淡水鱼养殖场就不必为怎样让鱼儿度过严寒的冬天而大伤脑筋了。

2、鱼饵的泡制

鱼饵的色泽鱼类的视觉相对来说较迟钝。但在常钓的淡水鱼中,如鲫鱼,鲤鱼,草鱼等,在清水中也能见到数米,十几米远处的食物。利用鱼类偏爱的各种色泽,**其条件反射,钓取对象鱼,亦是垂钓高手的重要一招。

深褐色,咖啡色。杂食性鱼类中的鲤鱼,由于长期习惯在池底,河浜底端、湾子口的淤泥里觅食,故对以上色泽的饵料感兴趣,菜籽饼粉,发酵过的酒糟,烘过的麦麸等饵,其本身的自然色泽较为为接近褐色,咖啡色,故引诱鲤鱼效果特好。

黑色,暗红色。相近这些色泽的饵也比较多,如螺蛳肉,芝麻粉,蚯蚓粉,猪肝,商品颗粒料饵等等,这类饵其天然色泽对青鱼,鲤鱼,鲶鱼等有很大的诱感力。

白色。对淡水鱼来说,喜欢白色饵的比较多,特别是鲫鱼,草鱼,湖泊中,溪流中白鱼,餐鲦鱼等,它们可能由于习惯生活于水的上,中层干净水域,所以对食物的色泽也偏向白色和淡色,以大变,小麦粉,玉米面为主配制的饵料均近似白色,引钓上述几种鱼效果。高手们时常在本身不太白的粉料中添加点“**”,把饵料染成白色。在肥水,深水体垂钓中常能起到现奇制胜的效果。

绿色。以青草色为代表的草绿色,也许是草鱼,鳊鱼经常吃青草,菜叶,树叶等缘故,因此它们特别偏爱此色,不少商品饵中均添加了海藻,水藻植物,使其饵与天然草绿色十分接近,加上它的天然青香,草鱼,鳊鱼见饵就有吞上钩率明显比其它色饵要高。

淡**。小米,玉米磨成的粉一般是淡**,以这类原料为主,经加工的商品饵市场上也已不断出现,象老鬼“九一八”鲫鱼饵,锦龙“鲫帅”饵。用这些饵在肥水和水色较浑浊的水区垂钓,鱼儿在数米远就能见到,**它们的索食兴趣。淡**,**,**的饵也是鲫鱼,草鱼,鳊鱼,喜爱之色。

3、鲫鱼亲本的选择 近年来,由于常规鱼价格回升,养殖经济效益提高,常规鱼的养殖面积在迅速增加,因此,对各类常规鱼苗的需求量增大,尤其是对品种纯正的鲫鱼苗种的需求量更大。选育好鲫鱼亲本,将会给后期生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亲本选择。鲫鱼亲本要求体格健壮,鳞片、鳍条完整,体表无创伤,不带病原体,2冬龄以上,条重0.15公斤以上,以体色青灰、体形窄长的纯正1号银鲫为好。选择鲫鱼亲本时要注意雌雄比例和规格的合理格的合理搭配,不能一味选择个体大的雌鱼,以免造成雄鱼数量不足,导致“白仔”现象。运输好选用活水船或活水车。注意操作要轻,以免损伤鱼体。

二、亲本培育。(1)池塘条件。鲫鱼培育池面积以5亩左右为宜,池底淤泥不超过15厘米,池底及四周无杂草等异物,蓄水深度能达到1.5米以上。放养[把某些已经圈养的野生动物重新放到野外环境中去,使它们在一定范围之内以原有的生存方式生活。]前用生石灰[生石灰,主要成分为**钙,通常制法为将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的天然**,在高温下煅烧,即可分解生成二**碳以及**钙(化学式:CaO,即生石灰,又称云石)。]或漂**彻底清塘消毒、杀灭野杂鱼。

(2)放养密度[放养密度是养殖业中关于放养畜牧的一种密度。]。以150~200公斤/亩为宜。下塘前用3%的食盐水浸泡10分钟。

(3)水位调节。水温在15℃以下时,水位控制在1.5米左右:进入3月份以后,随着气温的升高,逐步降低池塘水位,保持在70~80厘米;临近繁育时,多冲几次新鲜水。注水时,要用40目的网袋过滤,防止野杂鱼入池。保持水中有较高的溶氧。

(4)饲料投喂。水温较低时,选择晴天中午按鱼体重的1%投喂优质菜籽饼,每天投喂一次;3月份以后,每天投喂一次,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2%~5%,直至繁殖。

(5)产前准备。当水温达到17℃以上后,加强饲料投喂及冲水**,选择晴天上午9~10时用硫酸酮(0.5毫克/升水体)加硫酸亚铁合剂(0.2毫克/升水体)全池泼洒一次,调节水质,杀灭寄生虫,**亲鱼同步**。傍晚先放少量集卵巢,夜间注意巡塘,发现亲鱼开始产卵马上增放集卵巢。

鲫鱼属多次繁殖鱼类,第一次繁殖结束后,保持水位稳定,提高水中溶氧,减少**,加强饲料投喂,经过10~15天可进行第二次催产。

鲫鱼养殖技术

一、池塘条件

鲫鱼有喜集群、潜入淤泥和逆水跳跃逃逸的习性。主养鲫鱼的池塘面积不宜过大,一般以2亩左右为宜,不应超过4亩;要求池塘底质较硬,一般淤泥厚度在10厘米以内,超过10厘米时必须清淤,以利于对鲫鱼的捕捞(捉);池埂坚实不漏水,进出水口要安装牢固可靠的拦鱼栅,拦鱼栅应高于池塘高水位50厘米。

二、品种选择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鲫鱼品种较多,难免出现良莠不齐。实践证明,异育银鲫和高背体形异育银鲫(简称高背鲫)适合主养,生长速度比普通鲫鱼分别快2倍和3倍。异育银鲫和高背鲫鱼相似,异育银鲫与普通鲫鱼的区别为:异育银鲫侧线鳞为31-32片、普通鲫为28-29片;异育银鲫与高背鲫的侧线鳞数目相同,但高背鲫头短、背高体厚、腹部呈圆形。

三、放养密度

从养殖经济效益看,放养数量超过2000尾/亩,虽然能获得较高产量,但养成商品鱼个体小,销售价格低,效益不理想;放养量少于1000尾/亩,尽管商品鱼个体较大,但总产量不高,销售收入少。每亩放养体重30克的鱼种[鱼苗经过短时间的培养,体长达到3到13厘米之间的幼鱼称为鱼种,又分为小规格鱼种,中规格鱼种,大规格鱼种。]1400尾或50克的鱼种1200尾,搭配适量的鲢、鳙和夏花草鱼,搭配鱼总数不超过600尾,可净产鲫鱼500公斤以上,其它鱼200公斤左右,效果理想。

四、水质管理

鲫鱼体内的钙、磷含量为其它鱼类的2倍多,因而要求水中有丰富的钙、磷以满足鲫鱼生理需要。要求20天左右施1次生石灰溶液,每亩每次用量为60公斤;每15天施1次过磷酸钙,每亩每次用量15-20公斤。施生石灰3-5天后方可施过磷酸钙,防止水体碱性过大降低磷肥效果。

鲫鱼养殖技术注意事项

1、分辨鱼种优劣。养殖户在购买鲫鱼鱼种时,应根据品种的生物学特征分辨伪劣,购买优质鱼种进行放养,这是鲫鱼高产的基础。

2、鱼种放养密度。为了降低养殖成本,好自己培育大规格鱼种。①培育鲫鱼鱼种,每亩放养鲫鱼0.8~1.2万尾,养成规格50~60克。②成鱼养殖,鱼种平均规格为50~60克,每亩放养鲫鱼鱼种1500~1800尾为宜,商品鱼规格在350~400克。

3、搭配品种。培育大规格鲫鱼种不要搭配草鱼和鲤鱼,而应选择鲢鱼和鳙鱼,数量应占主养鲫鱼20%左右,鳙鱼则占鲢鱼的10%左右。搭配品种的放养时间不宜过早,尤其是过早投入鳙鱼对鲫鱼驯化[驯化是人们在生产生活实践当中出现的一种文明进步行为。]的影响更大。

4、鱼种驯化。鲫鱼是生活在水体中下层的鱼类,主养鲫鱼的鱼塘,鱼种经驯化后才容易上浮吃食,降低饲料成本,提高养鱼效益。培育鱼种阶段驯化相对容易。驯化后的鱼种在成鱼养殖时上浮抢食时间短,便于管理。驯化时在饲料中添加适量添加剂,可以缩短驯化时间,增加鲫鱼摄食面积和数量。群体数量大,易于驯化,反之驯化时间长。在密度已确定不变时,可以降低池塘水位,相对增大密度,则既利于驯化,又能提高池塘水温,有利鱼苗生长。驯化期的水质宜“清瘦”不宜“浊肥”。

5、饲料粒径。一般鲫鱼规格在10克以下时,饲料粒径选0.5毫米;10~30克时选1.0毫米;30~75克时选1.5毫米;75~100克时选2.0毫米;150~300克时选2.4毫米;300克以上时选3.2毫米。鱼的摄食能力受鱼的规格及水温影响,故投饲量应根据实际情况随机调整。

人工养殖鲫鱼,鲫鱼养殖技术就介绍到这里,此外,提醒养殖户鲫鱼为杂食性鱼类,其食性相当广泛。在人工饲养条件下,摄食各种人工饲料,如豆饼、菜饼、花生饼、棉籽饼、麸皮、玉米粉、米糠、豆渣、糟粕以及各种家畜、家禽的粪便等。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