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养殖行业内,无论小龙虾还是常规鱼料一直有着以蛋白含量为据来判断饲料好坏的习惯,蛋白越高饲料越好,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饲料中粗蛋白的来源路径颇多,“蛋白含量越高,饲料质量越好”养殖户的错误观念,往往会助推饲料企业无限提升饲料蛋白质的含量。

  在现在饲料市场价格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下,厂家需要严控成本,只有使用低质低价的原料才能满足“粗蛋白”的饲料含量标识。这些低质原料做出来的饲料不但可消化性差,营养组分不平衡,而且其中的抗营养因子可能会严重损伤水产动物的消化系统与免疫机能,导致饲料系数上升、易发病,出现高蛋白饲料[蛋白饲料是一种饲料,指饲料绝干物质中,粗蛋白质含量在20%以上(含20%)、粗纤维含量在18%以下(不包括18%)的饲料,营养丰富。]质量反而不如低蛋白饲料的“奇怪”现象。所以影响养殖动物吸收生长的因素不仅仅是饲料粗蛋白的标识,那么决定饲料质量的因素有哪几个呢?

  实际上市面上的鱼饲料[鱼饲料,顾名思义就是给鱼喂养的饲料。]中很多已经是不含鱼粉的了。大多饲料厂生产的鱼饲料已经摆脱了对鱼粉的依赖。豆粕,棉粕,菜粕、肉骨粉等都多种原料则都可成为替代蛋白,但很多替代原料同样面临着价格上涨的压力。鱼饲料发展的方向,将是在满足不同生长模式鱼的好生长状态下,追求蛋白尽可能降低,因为性价比好的产品才是好产品。

饲料蛋白越高越好?看了这篇文章你就知道了

  

低值蛋白源滥竽充数

  低价值的蛋白源可以提高饲料蛋白含量,但很难被养殖动物吸收,其排泄物也会对水体造成恶化。但是对于养殖户而言,长久以来被灌输的“唯蛋白含量论”的改变显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一些企业也正是看到了这点,继续以高蛋白作为抢占市场的利器。高蛋白低价格的饲料往往在饲料中使用大量的低价值蛋白源,这些蛋白源往往氨基酸[氨基酸是羧酸碳**上的氢**被氨基取代后的化合物,氨基酸分子中含有氨基和羧基两种**团。]不平衡(特别是缺乏某些必需氨基酸),或者氨基酸的消化利用率很低,鱼类摄食了也不能消化吸收。如果是这样的话,则会导致养殖鱼的饵料系数升高,生长变慢,导致养殖效益下降。此类饲料的弊病还包括这些不能消化吸收的蛋白质排泄到池塘中并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成氨氮等物质,导致池塘水质富营养化,给养殖动物造成应激。

  小龙虾其实与其他动物一样,对蛋白质的需求实质上是对数量平衡的必需及非必需氨基酸的需求。而鱼粉之所以被认为是水产养殖中优质的蛋白源,正是因为其含有较高水平的赖氨酸[赖氨酸是人体必需氨基酸之一,能促进人体发育、增强免疫功能,并有提高中枢神经组织功能的作用。]和蛋氨酸[甲硫氨酸是构**体的必需氨基酸之一,参与蛋白质合成。],而这二者是水产动物主要的必需氨基酸,也容易成为饲料的限制性氨基酸。对此,设计饲料配方里对蛋白的要求,其真正要求的是蛋白质里面的氨基酸的含量和比例,这才是核心的问题。比如同样是高蛋白饲料,里面氨基酸的结构比例不合适的话,养殖效果也不好,所以养殖户不能单凭蛋白含量高低去判断饲料的好坏。

  

以养殖效果评判饲料好坏

  应该以养鱼所需的饲料成本而非饲料蛋白含量来判断饲料的好坏:养1斤鱼的饲料成本是多少。比如说我的饲料养殖成本就3元/斤,你的要3.1元/斤,那我就选择养殖成本3元/斤的,哪怕蛋白是26、24也不必看重,看重的是养1斤鱼的成本是多少钱。

  饲料批判可以从这几点来评判:

  首先,从饲料的组成成分分析。养殖户判断饲料的好坏,更应评价饲料的氨基酸特别是必需氨基酸的含量,但是这个含量的测定需要检测机构才能测出,因此,一般饲料标签上有注明赖氨酸等主要氨基酸的标准,可以作为一定参考标准。

  第二,从每种饲料的营养成分的标示量是多少,比如蛋白,还有脂肪酸、纤维素、微量元素等都是需要关注和比较的因素,不同品牌饲料间可以从找到的数据进行比较。

  第三,从加工成品的形状。颗粒饲料[颗粒饲料是具有营养全面,稳定性强的饲料,在水中不易溃散,不易污染水体,易消化吸收,农户省工又省力等优点,深受广大水产养殖户的青睐。]首先可以观察加工成型后的状态,粒料多还是粉多;其次可以在水中泡泡,看它的溶解速度,这也是判断的指标,因为溶解快则容易流失;另外泡开的饲料可以看看它粉碎的粒度,粒度比较细更利于它的消化吸收,因为鱼的消化道是比较短的。膨化料的话也可以从形状看,一个好的料比较均一,光泽度好,气味正常,还可以看它泡在水中的粉碎粒度,比较细说明工艺较好。此外,如果所有营养标示一样,要看厂家规模与口碑。一个规模化的厂和小作坊在原料的把控方面以及批量采购的成本上肯定是有区别的。

  

粗蛋白的来源动物蛋白源

  鱼粉:作为养殖动物好的蛋白质提供原料,进口鱼粉的粗蛋白可达60%、国产鱼粉粗蛋白一般在35%--55%。鱼粉中氨基酸如蛋氨酸、赖氨酸、色氨酸含量丰富,鱼粉中含有较大的不饱和脂肪酸,且消化率好,同时也是良好的钙、碘、硒等矿物质来源。此外,鱼粉中B族维生素含量高,尤以维生素B2及维生素B12含量丰富。鱼粉可以提供良好的蛋白质及必需氨基酸的,可促进生长,改善饲料利用率,但是在饲料配方中使用鱼粉的来提供蛋白质成本会大大提升。即使现阶段鱼粉原料价格低迷,进口鱼粉价格都保持在10000元/吨以上。

  肉骨粉:用动物屠宰后不宜食用的下脚料以及肉类罐头厂、肉品加工厂等的残余碎肉、内脏杂骨等为原料,经高温消毒、干燥粉碎成的粉状饲料。因所用原料不同,质量差异较大。蛋白质含量在20%一50%,比较容易变质导致原料质量不稳定,所以在水产饲料使用的比较少。价格在4000元/吨左右。

  血粉:血粉的粗蛋白质含量高达80%~93%,但是血粉所含氨基酸很不均衡,赖氨酸含量高,但蛋氨酸、精氨酸含量低,异亮氨酸含量几乎为零,钙、磷含量很低。根据郭殿文的研究中表明血粉虽然蛋白质含量比较高但是养殖动物的吸收率是比较低的,甚至比某些植物蛋白的吸收还低。猪血粉价格在3600元/吨左右。

  羽毛粉:羽毛粉中含粗蛋白80%-85%,远远超过鱼粉的含量。但是其品质特别差氨基酸组成不平衡,缺乏赖氨酸、蛋氨酸、色氨酸、组氨酸等,因此,羽毛粉蛋白质生物学效价较低,加上适口性差,只能作为蛋白质提升的补充原料,必须与其他动物性或植物性蛋白质饲料搭配使用才能获得良好的饲喂效果。市场价格一般在4000元/吨左右。

  

植物蛋白源

  豆粕:很好的植物性蛋白饲料原料[饲料原料是指在饲料加工中,以一种动物、植物、微生物或矿物质为来源的饲料。],一般的豆粕(饼)粗蛋白含量,在40%-45%,氨基酸的比例是常用饼粕原料中好的。其他如组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缬氨酸等含量也都在水产动物营养需要量以上,所以大豆粕多年来一直作为平衡配合饲料氨基酸需要量的蛋白质饲料被广泛采用,价格在2500元/吨左右。

  菜籽粕(饼):菜籽粕粗蛋白的含量在37%—39%,但是粗纤维含量比较高达到18%以上,属于低能量蛋白饲料,其氨基酸中赖氨酸、硫氨基酸、色氨酸、苏氨酸等必需氨基酸也都能基本满足水产养殖动物的营养需要量。价格在2000元/吨左右。

  棉籽粕(饼):由于榨油工艺不一,所以其粗蛋白含量有较大的浮动,在22%--44%之间。蛋氨酸、胱氨酸含量比较高,但是赖氨酸含量太低。价格在1700元/吨左右。

  全脂大豆:全脂大豆中约含35%的粗蛋白,17%-20%的粗脂肪,有效能值也较高,不仅是一种优质蛋白质饲料,同时也可作为高能量饲料利用。从氨基酸组成及消化率分析也属于上品。赖氨酸含量在豆类中居首位,约比蚕豆、豌豆含量高出70%。但是其含钙较低,总磷含量中约1/3是植酸磷。因此在饲用时还应考虑磷的补充与钙、磷平衡问题。价格在3500元/吨以上。

  

工艺选择

  1、饲料原料:原料是饲料成品质量的基础,饲料厂的原料来自四面八方,即使是同一种原料,由于产地、品种、土壤、收获方式和收获时的成熟度、加工方式、气候条件、水分含量、霉变程度等不同,营养含量也有很大差异。尤其在饲料原料短缺的季节,品种更杂、质量更差,搀杂严重,控制饲料来源只有靠饲料厂本身的采购机制决定。

  2、饲料配方:饲料的营养配方和设计,应以提高养殖户的效益为核心,兼顾营养性及经济性。就粗蛋白而言,在配方设计时着重考虑蛋白和氨基酸的可消化性及其需要量,选择合理的原料来平衡各营养素。如果只关心蛋白的含量,不关心其可消化性,那么再多的蛋白也无济于事,血粉的蛋白含量再高也比不上鱼粉的消化吸收率。

  3、粉碎细度:粉碎越细,比表面积越大,能快速吸收更多的蒸汽,颗粒含粉少,颗粒质量更好。同时有助于养殖动物的消化吸收,比如小龙虾的肠道仅有其全长的二分之一,如果高粉碎细度,可以保证接触消化酶的接触面积更大,提升消化率。而粉碎不好的物料,颗粒含粉多,品质差,成品颗粒长短不齐,有凸凹料,易断裂。

  4、制粒**:由于制粒机的工艺和操作技术的问题,易导致生产的颗粒料出现破碎等问题。环模压缩比的大小对饲料水中稳定性也有一定影响。**即降低制粒后的温度和湿度。**好的饲料硬度增加,能有效阻止水分的进入,同时水分降低可使颗粒饲料在水中稳定性增强。

  

总结

  水产养殖,饲料投入占我们水产养殖过程中成本的60%,选择优质的水产饲料直接决定我们养殖成功与否。慎重选择饲料的心情我们完全理解,希望通过本篇的简单阐述,养殖户朋友们能理解饲料的优越与否不能仅仅看标签粗蛋白含量,更应该关注原料来源和制作工艺。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