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网箱[网箱,具有存放物品容量固定、堆放整洁、存放一目了然、便于库存清点等优点,同时也提高了仓储空间的有效利用率。]养殖[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
网箱的网目[网目是科技名词,拼音wǎng mù,是指2.54厘米(1英寸)长度中的筛孔数目。]规格[常指生产的成品或所使用的原材料等规定的质量标准,常用在制造学和物理学中。]分别为15毫米[毫米,又称公厘(或公釐),是长度单位和降雨量单位,英文缩写mm。]、20毫米、35毫米和50毫米;网箱规格分别为3.5米×2.5米×1.5米、3.5米×2.5米×2.5米、3.5米×2.5米×3.5米和3.5米×2.5米×5米。15毫米网目是无结的机结网片加工而成;20毫米网目是有结的机结网片加工而成,网线为12丝;35毫米网目是有结人工编制网,网线为24丝;50毫米网目是有结人工编制网,网线为45丝。前三种网目规格适用于养殖4公斤以下的幼鱼[幼鱼是指仔鱼发育为具有成年鱼形状特征的个体,它们的造 型宛若成年鱼的微缩品。],后一种规格适用于养殖4公斤以上的幼鱼和亲鱼。幼鱼从全长[中文名称:全长 英文名称:overall length;total length...]50毫米~70毫米养殖到90毫米~120毫米,使用15毫米网目的网箱;全长90毫米~1200毫米养殖到210毫米~230毫米,使用20毫米网目;全长达到210毫米以上时,可使用35毫米网目;长到460毫米以上时,则使用50毫米网目。
二、放养[把某些已经圈养的野生动物重新放到野外环境中去,使它们在一定范围之内以原有的生存方式生活。]规格和密度
鮸状黄姑鱼网箱养殖的放养规格和密度与养殖成活率[成活率在医学上指病人医治成活的概率,故称“成活率”。]的关系密切。放养全长20毫米~30毫米的成活率仅35%,而放养全长40毫米~50毫米的成活率仅75%,而放养全长70毫米~110毫米的成活率仅91%,放养全长90毫米~120毫米的成活率仅93.4%。放养密度[放养密度是养殖业中关于放养畜牧的一种密度。]与个体发育快慢有关。幼鱼全长40毫米~50毫米的放养密度为20尾/立方米[立方米,读作lì fāng mǐ,它是体积单位,符号m³((这个字符的Unicode编码是33A5)),等于每边长为一米的一个立方体的容积,等于一立方米。]~33尾/立方米,最佳密度为25尾/立方米~28尾/立方米。幼鱼全长90毫米~120毫米的放养密度为20尾/立方米~25尾/立方米。正常情况下,幼鱼每15天~20天调整一次放养密度并根据鱼体大小调换网箱网目规格,当全长达到210毫米以上时,根据鱼体不同大小分网养殖。
三、饲料[饲料,是所有人饲养的动物的食物的总称,比较狭义地一般饲料主要指的是农业或牧业饲养的动物的食物。]与投料方法
鮸状黄姑鱼的饲料种类有幼鳗饲料、蓝圆鱼参、金色小沙丁鱼、狗母鱼类、条尾鲱鲤和竹筴鱼等。幼鱼全长20毫米~30毫米摄食饲料要求先去鳞及骨、刺,然后用孔径2毫米的绞肉机[绞肉机是肉类加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将原料肉按不同工艺要求加工规格不等的颗粒状肉馅,广泛适用于各种香肠、火腿肠、午餐肉、丸子、咸味香精、宠物食品和其他肉制品等行业。]绞细,加幼鳗饲料拌匀,每2天投料1次,日投饵量为体重的16%~20%。幼鱼全长40毫米~50毫米时,饲料种类不变,但绞肉机孔径换为5毫米,每2天投料1次。幼鱼全长70毫米~120毫米时,饲料加工前不用去鳞及骨、刺等,仍用5毫米孔径绞肉机加工,投料次数改为早上6时、上午10时、下午3时及傍晚6时各1次,投料量为体重的16%~18%。鱼体全长达到170毫米时,用15毫米孔径绞肉机加工,投料次数改为早、晚各1次,投料量为体重的12%~16%。鱼体全长达到230毫米时,投喂块状或整条小鱼、小虾,早晚各投料1次,投料量为体重的7%~10%。
四、分级养殖
个体大小不同应分网养殖,尤其在幼鱼阶段全长40毫米~50毫米的个体不能与150毫米以上个体混养;全长100毫米的个体不能与200毫米以上个体混养。在饥饿的情况下,大鱼吃小鱼和咬尾现象时有发生。为提高养殖的成活率和养殖产量,必须采用分级养殖法。从幼鱼养到全长420毫米、体重1.15公斤,养殖时间189天,分**养殖效果较好。第一级放养的全长40毫米~70毫米,第二级放养的全长150毫米~200毫米,第**放养的全长大于230毫米。
五、日常管理
细网目的网箱换网间隔时间在10天以内,粗网目的换网间隔在30天以内。4月~11月,污损生物如贝藻类、海鞘、腔肠动物和藤壶等容易附生在网片上,如不及时换网会导致网目堵塞和网底沉积物增多,使网箱负载过重而下沉,或绳断网破而逃鱼。(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