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底莱” + “三环活力源”处理青苔一例


辽宁庄河高阳地区贾老板一口60亩海参[海参,属海参纲(Holothuroidea),是生活在海边至8000米的海洋棘皮动物,距今已有六亿多年的历史,海参以海底藻类和浮游生物为食。]池塘[池塘是指比湖泊小的水体。],平均水深2m。水质清澈,池底长满青苔[青苔,是水生藻类植物,色翠绿,细如丝,生长在水中或陆地*湿处。],下了两次杀草药青苔依旧疯长,部分青苔长至水面(见图1),2015年6月23日上午9点到塘观察[观察,是指细察事物的现象、动向;考查或调查;清朝官员的名称。],测水质指标:水温24.6℃,pH值8.2,氨氮无,**酸盐无,溶氧9.5mg/L。观察青苔状况:少许青苔尖发黄[发黄指由各种不同原因引起遍身皮肤或眼巩膜黄染的症状。],少量“挂脏”,但大部分[拼音dàbùfèn注音 ㄉㄚˋㄅㄨˋㄈㄣˋ解释[much;themostpart;thelargestproportion;majorityof]超过一半的部分 把他所有东西大部分都送掉了[1]-dabufen]草依旧呈生长态势。与贾老板交流后决定以菌控草,“活底莱”2亩/包(不计水深)+“三环活力源(肥水型)”2亩/包(计水深),当天用第一次。

6月26日早晨观察青苔挂脏明显(见图2),又用第二次。

6月28日观察青苔开始大面积发黄挂脏,工人说“青苔从下完第二遍菌之后便停止生长,并开始蓬松、萎缩”。(见图3)。

6月29日用第三次。

6月30日观察青苔开始变得稀疏(见图4)。

7月4日观察池塘,青苔数量明显减少,部分滩底已露出(见图5)。

7月5日池塘边观察,青苔数量大量减少,3/4池塘底部青苔已被分解,露出滩底。

7月7日观察青苔已经大部分分解完,变成草屑(见图6)。

7月9日池塘边观察,只有台阶处还有些许青苔,但明显挂脏、发黄、枯萎,大部分青苔已变成草屑,成为海参优质饵料(见图7)。

分析:1、使用杀草剂杀青苔是海参池塘传统的处理青苔方法,这种方法青苔死亡很快,破坏了池塘的稳定性[稳定性是指“测量仪器保持其计量特性随时间恒定的能力”(7.14条)。],且死草覆盖池塘底部,致使池塘底部发黑、发臭、缺氧,海参极易出现肿嘴、化皮等现象,这样就需要改底解毒,并且随着杀草次数的增加,草的耐药性也逐渐增强,这样就形成了“杀草→水清→爱长草→草难杀→加大剂量杀草”的恶性循环。同时杀草剂对海参的生长是有害的,用完杀草剂海参摄食之后排出的粪便形状是不规则的,需要一周以上时间才能恢复。

2、活菌控草有很大优势:草死亡的较慢,逐渐分解,既保证了池塘的稳定性,又不会污染池塘底部,还有改底作用,也为池塘补充了大量的有益菌[有益菌一般是指在人体肠胃生长的、对人体健康起到正面作用的细菌或真菌。]群。活菌治草最后草都变成了草屑,为海参提供了充足的天然饵料,促进海参生长。(利洋水产药店高阳店孙继宇提供2015.11.19)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