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点叉尾鮰套肠病实际上是一种条件致病的细菌性疾病。该病发病突然,延展迅速,死亡率可达80~90%。广大养殖户应引起高度重视,切勿麻痹大意,积极行动,加强预防,以免造成无法挽回的经济损失。现就把斑点叉尾鮰套肠病的防治介绍给大家。

斑点叉尾鮰套肠病的防治

斑点叉尾鮰套肠病发病原因

斑点叉尾鮰套肠病的防治

1.鱼体因素。鮰鱼套肠病的主要危害对像为越冬[词目:越冬 拼音:yuèdōng 英文: 释义:犹过冬。]鮰鱼,原因是越冬鮰鱼体质相对衰弱。越冬前的筛售,越冬中的挤碰刮擦,越冬后的转塘等所产生的致病因子叠加积累,使之处于致病临界状态。

2.水体因素。水温在18~22℃为鮰鱼套肠病发病高峰期,此时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大量滋生,特别是隔温层上下的水体交换频繁,底泥中有害物质[有害物质是指人类在生产条件下或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能引起疾病或使健康状况下降的物质。]上浮,使鮰鱼产生应激反应[各种紧张性**物(应激源)引起的个体非特异性反应。],造成消化系统功能紊乱。

3.天气因素。五月份气温尚不稳定,忽冷忽热的环境中气压,水温,溶氧等经常大振幅的变化,同样使鮰鱼产生应激反应,甚至造成肠道痉挛,给致病菌以可乘之机。

4.用药因素。当越冬后的鮰鱼始现虫菌症状时,有些养殖户滥用**物[是指可以满足内在驱使力的物品。],并且一步到位甚至超剂量使用,常常不考虑鱼体,温度,天气等用药条件而盲目或机械施药。

5.投喂因素。水温在15℃之下少投喂或不投喂,15℃之上又随鱼所欲过量投喂,导致鮰鱼暴食,胃肠陡然膨胀,调整失衡。或因各种原因投喂不合口径的大颗粒饲料[颗粒饲料是具有营养全面,稳定性强的饲料,在水中不易溃散,不易污染水体,易消化吸收,农户省工又省力等优点,深受广大水产养殖户的青睐。],同样会引起消化糸统不适。

6.饲料因素。新年伊始,饲料厂家开工后使用陈年旧料,经销商出售库存饲料较为普遍,如保管不当,这些原料和饲料往往霉烂变质,致使有毒物质增加,成为重要致病诱因。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鮰鱼套肠病的致病条件基本上为应激因素,病菌感染时套肠早己发生,实际上应定性为继发性[继发性是根据病因是否已知,将其病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感染。明白了以上道理,防治起来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从解除应激因子和抗应激入手。

斑点叉尾鮰套肠病症状

发病初期鱼游动缓慢,靠边或离群独游,食欲减退或丧失;病鱼垂死时出现头向上、尾向下,垂直悬挂于水体的特殊姿势;随病程的发展,病鱼腹部膨大,*门红肿、外突,体表出现大小不等的、色素减退的圆形或椭圆形的褪色斑;后鱼沉入水底死亡。病鱼解剖主要表现为腹腔内充满大量清亮或淡**或含血的腹水,胃肠内没有食物,肠腔内含有大量黏液,肠道发生痉挛或异常蠕动,常于后肠出现1~2个肠叠套,部分鱼还见前肠回缩进胃内的现象。肝肿大,颜色变淡发白或呈土**;脾、肾肿大、淤血,呈紫黑色。

斑点叉尾鮰套肠病预防

1.内服新霉素等抗生素,酵母粉[酵母粉是酵母没有经过分解,但酵母浸粉的营养物质得到过分解,微生物吸收利用的速度和效率更高,发酵残留少;目前的生物发酵研究基本上采取酵母浸粉、酵母浸膏为多,酵母粉主要在传统的抗生素等发酵行业应用较广泛。],**,鱼肝宝和三黄粉等药物,以增强鮰鱼体质,调节消化功能。

2.统一连续泼洒生石灰,以降解中和水体和底泥中的有害物质。

3.少量多餐,避免过量投喂,增加投饵量时应渐进进行。

4.不投喂霉变异味饲料,不投喂不合口径的大颗粒饲料。

5.定期外消,减少水体病原体,控制继发**染。

6.慎用**物,增加用药量做到循序渐进。

7.近期慎行拉网等惊扰鱼群的作业。

斑点叉尾鮰套肠病治疗

1、复方新偌明第一天100g第二天开始药量减半,5天一疗程

2、佛哌酸、沙拉沙星等每天20—50mg/kg体重,连用3—5天

3、强力霉素或佛苯尼考等每天10—30mg/kg体重,连用3—5天

斑点叉尾鮰套肠病的防治本文就介绍到这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了解更多关于斑点叉尾鮰套肠病的问题,还可浏览相关网站的一些内容,仅供参考。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