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眼鳟[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属鲤科,雅罗鱼亚科,赤眼鳟属,地方称红眼鱼、参鱼,体呈长筒形、腹圆、后部较侧扁,体色银白、背部略呈深灰、眼的上缘有一显著红斑,故名红眼。]是淡水鱼的一种,随着养殖[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业的发展其的养殖也越来越受关注,以下就从亲鱼[亲鱼,指发育到性成熟阶段,有繁殖能力的雄鱼或雌鱼,也叫种鱼。]的培育[培育,指培养幼小生物,使其发育成长。]、人工[人工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rén gōng,泛指人造的;人为的 。]催产[读音催产 cuī chǎn1基本解释[expedite child delivery] 采取措施促使胎儿产出。]与孵化[孵化(incubation)是发生于卵膜中动物胚胎,破膜到外界开始其自由生活的过程。]以及成鱼养殖和病害的防治给大家介绍下赤眼鳟的养殖技术。
浅析赤眼鳟的养殖
1、赤眼鳟亲鱼的培育
人工繁殖[人工繁殖指在人工控制条件下促使亲体的性产物达到成熟、排放和产出,并使受精卵在适宜的条件下发育成为苗种的过程。]用的亲鱼主要来源有两个方面:一是从溪河水库中捕捞,选择无伤的大个体赤眼鳟留作亲鱼;二是从人工饲养的商品鱼中挑选。雌雄比例为1∶1.3。为防止种质退化及近亲交配。
2、赤眼鳟人工催产与孵化
使用LRH-A2等外源激素,进行腹腔注射,雄鱼剂量减半。然后把**后的亲鱼放入催产池,流水**,让其自然交配产卵,只要亲鱼发育成熟,均可获得较好的催产效果。孵化时间要加强管理,确保水质清新,水流通畅。
3、赤眼鳟成鱼的养殖
赤眼鳟适应性强,对水质无特殊要求且较耐低氧,因而适于混养或池塘主养。
4、赤眼鳟病害的防治
要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要彻底清塘、鱼种要浸浴消毒后下塘、不施用未发酵的粪肥、要投喂新鲜、优质饲料、定期换水,高温期加大注水量以及每半月泼洒生石灰[生石灰,主要成分为**钙,通常制法为将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的天然**,在高温下煅烧,即可分解生成二**碳以及**钙(化学式:CaO,即生石灰,又称云石)。]消毒水体、有死、伤、病鱼及残饵要及时捞出等。
总结:以上就是对赤眼鳟的养殖技术的介绍,除了以上的之外,还要注意赤眼鳟苗种培育的培育和亲鱼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