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疣梭子蟹幼苗培育技术

一、池塘[池塘是指比湖泊小的水体。]选择及准备:1、海垦区池塘,为东西走向,泥沙底质,适合三疣梭子蟹[梭子蟹,有些地方俗称“白蟹”。]幼苗的培育,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齐全,进排水方便,池堤牢固,水深保持在1.2m以上,共3口计150亩。
2、苗种放养[把某些已经圈养的野生动物重新放到野外环境中去,使它们在一定范围之内以原有的生存方式生活。]前准备:①对池塘进行[进行,词语。]全面清淤,同时在池塘四周开挖环沟,环沟宽8m,深60cm。②对池塘池堤进行彻底补缺补漏及加固,同时进行曝晒。③对池塘进行消毒,消毒时选择晴好天气,隔3天后把池塘水放干,日晒2天后纳潮进水,使池塘最浅水位不低于35cm,然后施尿素、过磷酸钙、复合肥进行藻类与浮游生物培养,为蟹苗[春季是养蟹的关键时期,蟹苗的选择和投放决定着年终养殖的产量和效益。]投放提供必要的基础饵料[鱼类及其他水生动物的食物。]

二、苗种投放:1、放苗时间:蟹苗投放宜早不宜晚,以延长养殖期,提高蟹的规格。2、蟹苗选择:择活力好、个体健壮、无病残、躯体完整无损。3、放养方法:为了提高蟹苗的成活率,一般选择在早、晚温差比较小,蟹苗适应能力相对比较强时放苗。4、放养密度[放养密度是养殖业中关于放养畜牧的一种密度。]:放苗密度要根据池塘面积、苗种规格大小,每亩放养5800~6500只左右。

三、日常管理:1、饵料投喂:饵料主要以小杂鱼、小杂虾、贝类肉及鱼干等为主,放苗后前5天每天早晚各投喂1次,每日投料为40~60kg,15天日投料量在80~160kg,以后随着蟹苗个体的成长逐渐增加。2、巡池检查与生产记录:养殖期间巡池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凌晨与傍晚必须对进排水闸[排泄洪涝渍水的水闸,又称排涝闸。]、平面网、拦网、格堤进行认真细致的巡视,密切观测池塘水质变化和蟹苗的生长活动情况,做好每日的生产记录,如水质变化、投喂量与次数、天气、换水量、蟹苗的活动及生长情况等。

四、病害防治:三疣梭子蟹抗病能力较强,一般很少有疾病发生,但在夏天气温过高,而换水量不足时,水质恶化,透明度偏低的情况下,蟹的外壳容易产生寄生物,会直接影响蟹的生长与蜕壳,严重时会造成死亡。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必须适当增加换水量,并且要定期泼洒生石灰、漂**或茶籽饼,既可消毒防病,也有助于蟹蜕壳生长。

五、收捕[收捕,汉语词汇。]方法:①排干收捕法:将池水排干,然后用铁耙慢慢地顺塘底耙动,将蟹挑起,用手抄网抓捕。②蟹笼收捕法:在池内距格堤15m处固定竹柱,用绳子把蟹笼拉开放入池中,并在蟹笼中放些隐蔽物,时隔2小时收网1次。③流网收捕法:把流网放入池中时隔2小时左右收捕1次,把收捕的蟹用橡皮筋将大螯绑住,再用海水冲洗干净,然后放入蟹笼进行暂养。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