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山东河北辽宁等地海参飘参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近期走访市场,在海参[海参,属海参纲(Holothuroidea),是生活在海边至8000米的海洋棘皮动物,距今已有六亿多年的历史,海参以海底藻类和浮游生物为食。]主产区的辽宁、河北、山东等主产区,海参飘参现象特别严重,分析其原因主要有:

  一、近期高温闷热天气,水面风平浪静,海参圈上层水温比下层[基本资料词目:下层 拼音:xiàcéng 基本解释: [substory] 较低的一层;特指森林生长不达到林冠的一层1引证解释1. 下面的一层或几层。]水温高,上下水对流困难。上层溶解氧[溶解在水中的空气中的分子态氧称为溶解氧,水中的溶解氧的含量与空气中氧的分压、水的温度都有密切关系。]不能传输到海参圈的下层,下层丰富的营养盐[自从人们了解到海洋营养元素的存在之后,一直都在关注它对海洋环境的影响,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后,海洋环境科学得到快速发展,以海洋营养盐元素为对象的研究课题,成为海洋有机研究的前沿“热点”之一。]不能持续的补充到上层供藻类吸收,从而导致“水变”,久而久之在参圈底部[所谓股价波动的底部形态是指股价由下跌转为上升的转折点,这种转折可以是一个急速的过程,也可以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形成“聚毒层”。伴随底部有毒有害物质的积累[(事物)为了将来发展的需要,逐渐**起有用的东西,使之慢慢增长,完善。],厌氧菌大量繁殖并厌氧发酵[厌氧发酵是指废弃物在厌氧条件下通过微生物的代谢活动而被稳定化,同时伴有甲烷和CO2产生的变化,液化阶段主要是发酵细菌起作用,包括纤维素分解菌和蛋白质水解菌。]产生地热。从而加重了底部还原物质——氨氮、硫化氢[硫化氢,分子式为H2S,分子量为34.076,标准状况下是一种易燃的酸性气体,无色,低浓度时有臭鸡蛋气味,有毒。]、**酸盐、甲烷等有毒物质的毒性,最终导致池底发热、缺氧[缺氧(hypoxia),是指当组织的氧供应不足或利用氧障碍时,导致组织的代谢、功能和形态结构发生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发黑、发臭,海参中毒。

  二、底部死草、死藻、动植物尸体积累过多**变质产生氨气、硫化氢、甲烷气体。池底在发热过程中消耗大量氧气,造成海参因缺氧、中毒而飘参。

  三、暴雨导致藻类死亡、淡海水分层,底部热量难以通过上下层水的对流而得以散发,底部温度持续上升,底部缺氧、底部温度达到海参难以忍受的极限出现飘参、化皮。

  对此建议:

  1、用底益净·除臭型底改和颗粒氧配合使用每7—10天改良底质一次,减少死藻、死草等有机物[有机物即为有机化合物。]的积累。

  2、来大潮时加大换水量,通过大换水冲刷底部有毒害物质降低水温、底温,减少有机物的积累。大换水时及时泼洒解毒专用和EM。调理水色补充有益菌[有益菌一般是指在人体肠胃生长的、对人体健康起到正面作用的细菌或真菌。]

  3、及时增氧。开启增氧设备或遇高温闷热、连续*雨天晚上使用颗粒氧,保持底部溶氧。


  作者:根源水产刘恒义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