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孙陆宇

2014,金鲳

[金鲳鱼学名卵形鲳鯵,地方名称黄腊鲳,金鲳,属硬骨鱼纲,鲈形目,鯵科,鲳鯵属。]

鱼迎来暖春

2014年导致金鲳鱼苗大量死亡黑身病打转病的处理方法

  随着去年下半年金鲳行情回暖,价格一路飙升,海南等地区比去年同期相比上涨5元/斤。

  由于冻库库存处于低位,鲜活鱼出量很少,今年

[今年,本年,指现在正在度过的这一年。]

的金鲳行情被看好,投苗量也随之攀升。

  据网络了解,广西地区投苗量增加近40%,其他地区也有一定程度的增加,总体来看,全国金鲳投苗量较去年相比增长20%。

今年金鲳养殖

[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

成功面临严峻挑战

  但不容乐观的是,今年的鱼苗

[也叫“鱼花”。]

普遍成活率

[成活率在医学上指病人医治成活的概率,故称“成活率”。]

较低,估计低于50%。

  金鲳作为高档海水鱼

[海水鱼主要是指产自热带地区的海鱼,它们色彩特别艳丽,形状奇特,是观赏鱼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品种,在国内已经有多年的养殖经验,养殖技术趋于成熟,养殖户的养殖理念和管理技术较为先进,今年鱼苗的成活率大幅下降应该归于鱼苗本身的质量问题。

  目前导致金鲳鱼苗大量死亡的病因多为黑身病、打转

[打转,藏族**习俗。]

病,这种病不仅在苗场

[苗场耸立在新潟县与长野县接壤处、海拔2145m的苗场山周边,除了有日本极受游客欢迎的苗场滑雪场以外,还有神乐三俣、田代等滑雪场,每年都吸引众多全日本爱好冬季运动的游客。]

还是在鱼苗下排后都普遍存在,致死程度颇高。

  黑身、打转是典型的**性神经坏死的症状,病鱼早期会在网边游动,身体逐渐变黑,并发生打转游泳的现象。

  这种疾病在其他海水鱼中也较为常见,一般在苗期、高温期发病,发病快、致死率高是其典型特征,而且目前暂未发现特效药物。

  一般金鲳在下排三五天内出现黑身,10天后会趋于稳定。而今年的情况较为特殊,下排半个月后还会出现2-3成的打转现象。导致今年鱼苗发病率的原因,可能跟日益下降的养殖水体环境和运输条件缺氧有关。

应对措施

  1、在鱼苗选择方面,要提起十二分的精神,亲自到苗场去挑苗,观察黑身的比例,选择口碑、技术较为优质的苗场。

  2、打包、运输过程中保持氧气充足;运输过程中添加VC类抗应激试剂;运输结束后,鱼苗上排前适量添加**性低的消毒剂,减少体表创伤感染。

  3、鱼苗下排、下塘前,提前测量水质,土塘需要调水,网箱需要根据潮水和水流情况放苗。尽量保持溶氧、盐度、温度等与苗场差异不大,防止应激过度。可以适当标苗,提高存活率。

  另外,在应对黑身伴随打转疾病时,必须区分**性神经坏死与车轮虫的区别。车轮虫的典型特征是肚子朝上,漂浮在水面上,表现为呼吸困难,鳃盖开闭频率降低。车轮虫也会发生黑身的情况,但少见打转发生。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