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对虾

[对虾(Penacus orientalis),学名东方对虾,又称中国对虾、斑节虾。]

工厂化养殖逐渐兴起,但受苗种、养殖模式、水质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工厂化养虾面临很多问题,即使有较高水处理系统,工厂化养殖在中期以后仍难以避免病害袭击,形成稳定的效益。根据多年的经验与总结,现将自己的一些看法发表一下:

1、弧菌

[弧菌(Vibrio)是菌体短小,弯曲成弧形,尾部带一鞭毛的革兰氏*性菌。]

对于工厂化养殖南美白对虾的几点看法

问题

近几年弧菌量超标一直是困扰对虾养殖成功的一大因素。盲目消毒、大量抗生素的使用,使其产生了严重的抗药性,这也是弧菌问题频发的主要因素。

目前,弧菌检测主要通过TCBS琼脂培养基来检测,不少人对于弧菌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TCBS琼脂用于霍乱弧菌、副溶血弧菌的分离培养,一些有益菌

[有益菌一般是指在人体肠胃生长的、对人体健康起到正面作用的细菌或真菌。]

在上面也可以长出**菌落。许多养殖户一看到培养出大量**菌落就采取极端方式处理,往往会破坏池塘的生态平衡,反而起到反作用。

弧菌是自然海水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物种,各种方法很难杀绝。之前做过一些实验,用漂**30ppm处理水,等余氯还有0.2左右时,测定弧菌含量,结果比未处理前还要多。因此控制弧菌还要在弧菌没有反弹前入手。通过大量资料显示,消毒后4-6h补充有益菌可以控制弧菌繁殖。

个人认为现阶段控制弧菌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

(1)消毒后4-6小时大量补充有益菌;

(2)采用生物方法控制。抗菌肽以及噬菌体(菌克A380)配合有益菌进行控制。

2、肝脏

[肝脏是身体内以代谢功能为主的一个**,并在身体里面起着去**、储存肝糖、分泌性蛋白质的合成等作用。]

问题

对虾肝脏是其主要的免疫**。肝脏功能是分泌消化酶与吸收、贮存营养物质

[糖类、脂类、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水和纤维素七大类,通常被称为营养物质。]

。同时,肝脏有解毒功能,有防御功能,能制造凝血因子,代谢各种维生素、脂肪、蛋白质、激素;肝脏受损,对虾全身**将会崩溃。

正常的南美白对虾

[白对虾,对虾科海洋生物,原产于南美洲太平洋沿岸的暖水水域,是目前世界上三大养殖对虾中单产量最高的虾种。]

肝脏呈现黄褐色

[此条目暂无内容,欢迎您参与编辑,享受分享知识的乐趣。]

,部分肝脏下有白色的薄膜,通过白膜与胃相连;非正常南美白对虾肝脏变红、变白、肿大或者萎缩糜烂,肝脏组织柔软,缺乏弹性。显微镜下观察,病变肝脏细胞排列不均匀,部分或大部分脂肪化、油滴样变性。肝脏病变的过程可以通过肉眼观察,在颜色上通常表现为:黄褐色(正常)、浅红色、深红色(肿大,初期)、稍微发白(开始萎缩)、完全变白(糜烂,后期)。发病初期该病可以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治疗,一旦进入后期,肝脏发白萎缩、糜烂,南美白对虾往往会并发肠炎病、黄鳃病、黑鳃病、烂鳃病、红体病、白斑病等疾病。特别是**性疾病,无法治愈,只能将病情较轻和健康的对虾保留下来,损失往往比较大。

在工厂化养殖当中不少人为了追求生长速度,过量投喂,使虾的肝脏负担加重,同时,粪便残饵积累,水体**酸盐、氨氮等超标,细菌大量繁殖,进一步加大肝脏负担,从而使肝脏发生病变。

预防措施:

(1)控料,减少水环境的污染;

(2)定期使用芽孢杆菌净化水体,分解有机物;

(3)服用中药制剂与**,促进解毒排毒。

3、脱壳不遂、软壳

南美白对虾的**和生长发育

[生长是指身体各**、系统的长大和形态变化,是量的改变;发育是指细胞、组织和**的分化完善与功能上的成熟,产质的改变。]

总是伴随幼体的不断蜕皮和幼虾的不断蜕壳

[蜕壳,读音为tuì ké,是汉语词语,解释为蜕皮、遗骸。]

而进行的。蜕壳(皮)是对虾生长发育的结果,当机体组织生长及营养物质累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必然要进行蜕壳(皮)。正常情况下,每蜕壳(皮)一次,虾体会明显增长,但是蜕壳不一定都会生长,比如说营养不足时,虾蜕壳反而会出现负增长。蜕壳的同时还可以蜕掉附着在甲壳上的寄生虫和附着物,并且可以使残肢再生。

在工厂化养殖当中,过高的密度使得水体当中的钙以及矿物质匮乏,尤其是淡水养殖对虾蜕壳过程需要在前几天积蓄能量,不少人都是看到软壳才进行补钙,往往起到的作用不是很明显,需知虾对于钙类的吸收也需要一个过程。一般在养殖过程中农历初一、十五左右对虾蜕皮比较集中,建议在农历十三、二十六左右进行补钙补矿(钙加加、生物活性钙补、矿补100)。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