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海参[海参,属海参纲(Holothuroidea),是生活在海边至8000米的海洋棘皮动物,距今已有六亿多年的历史,海参以海底藻类和浮游生物为食。]养殖来说,吐肠是在养殖过程中常见也难治疗的一种海参疾病,外塘养殖海参在每年的春季特别是四、五月份是吐肠的高发期,危害较大。本文详细为大家介绍大棚海参吐肠怎么回事?大棚养殖海参吐肠怎么办?
大棚海参吐肠怎么回事?
1、刚抓来的海参体质和肠道吸收力较差,虽前一个月未发生吐肠,但随着时间增长,其营养得不到补充,体质进一步下降,造成海参对环境的敏感程度越发变大,从而引起海参吐肠。
2、由于该地区经常性用含铝的聚合物[聚合物,是指高分子化合物(Macro Molecular Compound),所谓高分子化合物,是指那些由众多**或**团主要以共价键结合而成的相对分子量在一万以上的化合物。]产品沉淀海参饵料,使得海参肠道中含铝及其聚合物较多,对海参肠道有较大的**,影响了海参的肠道消化能力。
大棚养殖海参吐肠怎么办?
解决方案:
1、外泼:使用“解毒抗应激灵”连续泼洒3天,每天1次,每方水体使用3-5g。
2、内服:使用“速调速补”+“低聚糖[低聚糖是一种新型功能性糖源,广泛应用于食品、保健品、饮料、医药、饲料添加剂等领域。]863”+“产酶益生素”+“生命激活酶”拌料添加,按干料比例添加,即每斤干料添加“速调速补”、“低聚糖863”、“生命激活酶”各一勺),“产酶益生素”为半勺。
在治疗的同时,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海参体质。海参体质好,抗病力强,一方面抑制后口虫的寄生和繁殖,另一方面减少其它病原细菌对肠道感染的几率。每年春季使用“多糖VC颗粒”,十五天1次,共3次;在气候变化大时增加使用次数和使用量。
(2)改底。随着水温的升高,应及时使用**型底改“底霸、参底安等”,**分解过剩有机质,抑制有害菌和有害原生动物的繁殖。烂草多的圈要及时使用“分解底爽或底盾”分解烂草,防止海参摄入腐烂的水草及臭底。
(3)清塘。针对底部有机物沉积较多的池塘(淤泥超过35厘米),采取每3~5年清淤一次,彻底改善底质。
大棚海参吐肠怎么回事?大棚养殖海参吐肠怎么办?就介绍到这里了,有的海参养殖基地反应,大棚养殖的海参有出现吐肠现象较为明显,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常见的有两个方面,一是还是吸收力、体质差造成,二是养殖环境含铝过多影响海参所致。发现大棚海参吐肠,应及时进行外泼和内服药物对症治疗,同时加强还是的饲养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