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场地理条件:在建场之前应考察地形,测试水质
[水质(water quality )水体质量的简称。],审慎选择育苗
[育苗(yùmiáo )就是培育幼苗的意思。]场地。具体要求是:场址应在避风内湾山丘或高地上,坐北朝南,周围水质清净,无工业及城市排污影响;水源水质应符合《渔业水质标准
[水质标准是国家、部门或地区规定的各种用水或排放水在物理、化学、生物学性质方面所应达到的要求。]》的规定,培育用水水质应符合《无公害食品海水养殖用水水质》的规定;海水盐度不低于23,pH稳定在8左右;育苗场应靠近亲虾产区;通电、通水、通信、交通方便;车船可以直接到达,淡水水源充裕;最好不要太靠近居民区。
2.育苗室:为温室结构,建筑必须满足对光线和通风的要求。一般使用玻璃或透光率
[透光率是一个物理词汇,是表示光线透过介质的的能力,是透过透明或半透明体的光通量与其入射光通量的百分率。]为70%以上的原色玻璃钢波形瓦覆顶,并开设天窗,使晴天上午10时室内光强度最低在5000勒克斯
[勒克斯lux,法定符号lx)是照度(Illuminance)的单位。]以上。室内房顶、窗,设遮光帘,以调节光照强度
[光照强度是一种物理术语,指单位面积上所接受可见光的光通量。]。北方育苗室墙壁通常为砖石结构,最好用保温材料
[保温材料一般是指导热系数小于或等于0.12的材料。]。建设高而宽的窗户,最好为双层玻璃,以利于保温、通风、采光。气候温暖地区,也可建透明塑料薄膜覆盖的育苗室。
3.育苗池:宜为2∶1的长方形,水体20~50立方米,池深1.2~1.5米。池壁顶面高于室内地面50~70厘米。池四角抹成弧形,池底向排水
[排水是指人为控制水的流向,人工排水。]孔以2%的坡度倾斜。排水孔设在池中间或池的短边,孔径随池子的大小而异,一般不应小于110毫米。每个育苗池都应设有输水、充气和加温管道,管道安装要坚固安全,便于操作、维修。在育苗池池底排水孔外,设置收集虾苗的水槽,即集苗槽,槽底应低于池底排水孔40厘米。集苗槽的大小可为1.2米×1.0米×0.8米(长向垂直于育苗池壁),集苗槽的池壁底设一排水管(沟),管径(沟宽)不小于250毫米。集苗槽排水设施亦可建成宽20厘米的多页插板闸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