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宁
实证员/王宁、蔡文良
审核/福建大北农水产科技有限公司记者站
南美白对虾
[白对虾,对虾科海洋生物,原产于南美洲太平洋沿岸的暖水水域,是目前世界上三大养殖对虾中单产量最高的虾种。]养殖在高温期(尤其是温度高的6-8月份)水面出现漂浮白色粪便的情况,称作“白便”,伴随着“白便”现象的南美白对虾吃料慢、生长缓慢、产量低、饵料系数高,严重时虾体重下降,出现“干瘪虾”,甚至发生“偷死”。
【发病
[病因作用于机体使疾病发生以后,疾病便作为一个运动发展的过程不断向前演变、推移,经过一定的时间或阶段后,最终趋于结束,这便是发病学(Pathogenesis)所要研究的问题。]症状】
底质差的土塘发病率
[发病率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发生的病例出现的频率。]高,发生底臭的池塘
[池塘是指比湖泊小的水体。]发病率最高,经常改底的池塘发病率低。此外,饲料投喂量大的池塘发病率高,投喂多则增加肝胰脏
[胰脏(pancreas):一个大而细长的葡萄串状的腺体,横于胃后,居脾脏和十二指肠之间;其右端(胰头)较大、朝下,左端(胰尾)是横着的,尾部靠着脾,是人体一个重要的脏器。]负担,剩料在池底**被虾摄食后更易引起“白便”。还有“倒藻”后多发,蓝藻多的池塘多发,与对虾摄食死亡藻类或不易消化的藻类有关。发病初期症状不明显,只是吃料减慢,摄食量减少。随着病情发展,有越来越多的虾不吃料,池塘(土池)下风口水面可见漂浮的白色粪便,发病虾出现肠道
[肠道是人体重要的消化**,也是人体最大的排毒**,因此,肠道的状态决定了人的容颜和美丽。]不饱满(“断肠”)、空肠现象,肝胰脏也开始萎缩、变小,外观模糊,有的虾红须、红腿,漂浮的白便也增多。进一步发展,有少量偷死或爬边,虾不吃料或吃料少,出现“干瘪虾”,虾规格大小相差悬殊。
【白便形成机理】
“白便”是从肝胰脏病变开始的,是肝胰脏和肠道病变后脱落的上皮细胞和增生细胞形成的,不是食物消化后形成的粪便,而是一个肠炎的结果。已经拉“白便”的虾消化吸收功能严重下降,由于上肝胰腺腺管萎缩、上皮脱落、坏死,肠壁细胞不断增生、不断脱落,此时虾已经不可恢复。
【防治方法】
“白便”是对虾肝胰脏、肠道长期发生慢**变的结果,一旦池塘漂浮大量白便,严重的对虾已经无法治愈。因此“白便”的防治必须以预防为主,发现“白便”及时治疗,“白便”的发生与水质、底质环境密切相关,养殖期间采取定期调水、改底,保持水体环境稳定,定期内服保健、中药调理肝脏,能减少或推迟“白便”的发生。一旦有白便发生,应立即使用利水素改底除臭,每包2-3亩·米,连用两次,同时拌料内服鱼血安和渔诺玢,彻底杀灭肠道有害菌,消除肠道炎症,每包拌料30-40斤,连用3天,待发病减少后拌服贞高和益香露,贞高每包拌料30-40斤,保护和修复肝脏损伤,提高免疫力,益香露每瓶拌料40-80斤,调节肠道有益菌群,修复肠道损伤,促进诱食及消化吸收。使用此套餐模式,基本上能够治疗和减少“白便”的发生。
【成功案例】
根据不同病情及发病条件,按照上述治疗方案,适当调整用量及用药,经过长期**与服务,在以下养殖户的虾池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