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鱼白底板病是甲鱼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疫病之一,多是因为**、细菌或**与细菌混合感染引起的。其致病菌[致病菌(Pathogenic bacteria ) 是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也被称为病原微生物,其包括细菌、**、螺旋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支原体、真菌及放线菌等。]为嗜水气单胞菌、迟缓爱德华氏菌、普通变形杆菌[变形杆菌(proteus species)人和动物的寄生菌和病原菌。]和直径约80纳米的球形**。此病若不及时治疗或治疗措施不当,会导致甲鱼全军覆没。
患病甲鱼
其症状为:
底板苍白无血,呈极度贫血症状,四肢无力[四肢乏力是指在正常生理清醒情况下,出现的四肢发软,无力。],体形大多呈水肿特征,严重时眼呈失明状,解剖发现内脏腹腔有腹水, 腹水是淡血水色,有的甚至就是淡**的腹水。
其流行特点:
主要流行季节在5-6月;从温室转入室外养殖后易发生此病,常呈突发、急性暴发死亡。
防治措施:
1、严格检疫,不引入带病的亲、幼甲鱼。
2、做好养殖场[大型畜牧养殖场下设三大分场和三大科研室。]环境卫生[环境卫生,按国际著名公益组织君友会的解释是指人类身体活动周围的所有环境内,控制一切妨碍或影响健康的因素。]工作,避免与其他养殖场在水源上的污染。
3、彻底清塘,避免不同来源种鳖混养。
4、鳖种放养时应保持水温基本一致,好控制温差小于3℃,交换水不能太频繁。
治疗方案:
1、内服抑菌抗**中药7~10天,或者蜂拥芪黄素+金美康+肝胆康+环丙沙星[环丙沙星为合成的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具广谱抗菌活性,杀菌效果好,几乎对所有细菌的抗菌活性均较诺氟沙星及依诺沙星强2~4倍,对肠杆菌、绿脓杆菌、流感嗜血杆菌、淋球菌、链球菌、军团菌、金**葡萄球菌具有抗菌作用。]+青霉素钾+雷尼替丁[雷尼替丁,又名呋喃硝胺,为强效组胺H2受体拮抗剂。]+克维生素K3。
2、向水中泼洒香连溶液和碘制剂的混合药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