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种生产技术

(一)亲鲍的选择
亲鲍应选择软体部肥满、活力强,无损伤的3~4龄个体,对于皱纹盘鲍其壳长最好在8cm左右,杂色鲍及九孔鲍最好在6~7cm左右,个体过大,有可能偏老龄化,个体过小,产卵量少,卵的质量有时也难以保证。

(二)催产[读音催产 cuī chǎn1基本解释[expedite child delivery] 采取措施促使胎儿产出。]

1.变温**法[**法(stimulus method)亦称“****法”。]
  将鲍按2∶1~3∶1的雌雄比,置于盛有过滤海水[海水是流动的,对于人类来说,可用水量是不受限制的。]的孵化[孵化(incubation)是发生于卵膜中动物胚胎,破膜到外界开始其自由生活的过程。]箱内,用70℃左右的海水缓缓加入,使水温提高2~3℃,约20分钟后,再输入低温海水,使水温比原来水温低2~3℃,与此同时进行充氧搅拌,只要性腺成熟度好,经变温**后,都可获得良好的催产效果。

2.干露和流水混合**法
  将亲鲍放于*湿处干露0.5~1小时,然后以3∶1的雌雄比例放入催产箱内,保持箱内海水循环流动,亲鲍受到干露和水流等变化**,1~2小时后,更会出现大量排放。

3.受精[受精,指卵子和**融合为一个合子(受精卵)过程,是有性生殖的基本特征,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界。]
  鲍人工育苗时,精卵排放后要分别收集,然后再进行人工受精。受精应在精卵排出体外后尽早进行,每毫升海水中,卵的密度[物质每单位体积内的质量。]最好不超过100个,**密度为10万~30万个。受精3~5分钟后要陆续洗卵3~5次以上,每次间隔30~60分钟,受精卵经洗卵后可移到孵化池内进行孵化,孵化密度为每毫升海水中10~50个。

  4.幼体[ ...]培育
  幼体的密度为每升水中50~300只,浮游阶段的幼体可投放单胞藻,进入匍匐期后需投放附有饵料[鱼类及其他水生动物的食物。]的饵料板供其摄食。

  5.匍匐幼体培育
  注意水质、投饵和充气,到第一呼吸孔出现时,可投喂一些大型海藻如浒苔等,若饵料处理不好会引起大量死亡。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