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蛎[牡蛎(ostreagigastnunb)及其近缘动物的全体,是海产贝壳。]的种类很多,分布范围很广。全世界已发现的有100余种,分布在我国南北沿海约有20几种。那么,牡蛎怎么养殖[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牡蛎的养殖方法有哪些呢?下面就让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吧!

  牡蛎怎么养殖

  牡蛎养成时间较长,一般为1—2年。由于是生产时间长,因此管理是一项经常性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牡蛎怎么养殖,牡蛎的养殖方法

  (一)合理密植

  附苗密度要合适,过高应弃除部分蛎苗,以保证蛎苗生长有足够的空间;过稀,则影响单位面积产量。一般说来褶牡蛎块石底播养殖,每100立方厘米石块附苗30个左右,垂下养殖的每个贝壳附苗10—15个为宜。

  (二)及早疏养

  附苗潮区一般较高,尽可能较早地将蛎苗疏养移植到养殖区养成,以增加蛎苗的摄食时间,加快生长。

  (三)预防自然灾害

  主要是洪水和台风。在选择养成海区时应注意选择不受洪水直接危害的海区及避风海区,或在台风季节,将牡蛎移放在受台风影响较小的中潮区[ ...],等台风季节过后再移支低潮区肥育。

  (四)日常管理

  加强日常管理,这是夺取高产丰收的关键,其要点是:在此牡蛎养成期间,要经常性**海巡视、观察。

  1、发现蛎体上附泥过多或其他污损生物大量附着时,应及时清除。

  2、在中潮区或低潮区滩涂养殖用的蛎石、石条、水泥条和蛎竹等,因底质较软和自欺欺人身重量容易陷入泥层,导致牡蛎被浮泥覆盖死亡,应及时将其提起,重新安置在原位附近,并防止继续沉陷。

  3、经常检查设施情况,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在垂下式养殖中,根据牡蛎生长需要,不断增加筏架浮力,防止筏架下沉、蛎串着泥;要防止附着器(贝壳串、橡皮条)之间的相互缠绕,还特别要防止棚架断裂、拨桩断绳等事故发生。此外在养成前期正值藤壶繁殖高医,应适当减少浮球,以减少藤壶附着。

  4、台风前及时加固筏架,台风过后,要及时修复受损的养殖筏架,把被风浪推倒的石条、蛎竹扶起插好,并清除沉积在蛎埕上的淤泥杂草,修复被毁坏的蛎埕,疏通沟渠,排除积水,使潮流保持畅通。

  牡蛎的养殖方法

  投石养殖

  用做牡蛎采苗器的石块,此时成为牡蛎的养成器材。生长期[一年中植物显著可见的生长期间,称为生长期,也称为生季。]较短的褶牡蛎可在采苗场就地分散养成;生长期较长的近江牡蛎要移到养成场养成。养成方法主要有漫天星式、梅花式和行列式[行列式在数学中,是一个函数,其定义域为det的矩阵A,取值为一个标量,写作det(A)或 | A | 。]三种:

  (1)漫天星:蛎石杂知己无章地放置。

  (2)梅花式:一般为5~6块蛎石为1组。

  (3)行列式:排宽0.5~1m,排间距为0.6~1.5m。深水养殖可在投石采苗后不加任何管理,直至收获。

  插竹养殖

  利用插竹采苗的方法,将采到的蛎苗就地稀疏养殖。养成时,蛎竹的排列方式有两种:

  (1)直插:以150~179支蛎竹直插成排,排长3~5m;或者以100~120支蛎竹插成排,排中间留有2~3个空档,以畅通水流。

  (2)斜插:以23~26支蛎竹插成1堆,堆底宽45~60cm,顶宽33~36cm,堆和堆之间相距20~25cm。由5~6堆组成1排,排与排之间相距2.5m左右。每667㎡可插8000~10000支蛎竹。

  桥式养殖

  利用桥式采苗方法采苗后,将石条重新整理,疏散密度,进行养成。一般6~7块石条为1组,组与组之间用石条相连成1列。组间距离为50~60cm,列与列之间距离1~2m。养成期间,应将石条的*面与阳面互换,使两面牡蛎生长均匀。

  立石养殖

  利用立石采苗法在中潮区采苗后,只要苗量合适,可以任其自然生长,不需任何管理,直到收获。此法主要用于褶牡蛎的养殖。

  栅式养殖

  这种养殖方法是在水深2~4m、风浪平静、饵料在此之后内湾设置固定的栅架,架子的设置同栅式采苗。蛎苗多以串联的贝壳、水泥瓦等固着基,成串的挂在栅架上养。每串长1~1.5m,串间距0.5~1m。养殖密度不宜过高,严防触底,以免某些底栖敌害生物的侵袭。

  本篇文章为大家介绍的牡蛎怎么养殖,牡蛎的养殖方法就到这里了,如果大家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可以提出来和小编相互交流一下哦!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