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淡水鱼[广义的说,系指能生活在盐度为千分之三的淡水中的鱼类就可称为淡水鱼。]的养殖过程中,冬季的养殖管理至关的重要,天气变冷水面结冰,鱼会被冰封在大大小小的水体当中。因此,必须注重这些问题从而做好淡水鱼安全越冬[词目:越冬 拼音:yuèdōng 英文: 释义:犹过冬。]的管理。
淡水鱼安全越冬的措施
淡水鱼安全越冬的措施有以下几点:
一、及时清雪除尘,让越冬水体保持好的透光度[透光度,就是感官光线透过物体的厚度。]
实践证明,越冬期间,水体中的溶解氧[溶解在水中的空气中的分子态氧称为溶解氧,水中的溶解氧的含量与空气中氧的分压、水的温度都有密切关系。]主要来自封冰前的溶氧储备和冰封后的生物增氧,其中尤其以生物增氧(即水中浮游植物在冰下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可分为产氧光合作用(oxygenic photosynthesis)和不产氧光合作用(anoxygenic photosynthesis)。],吸收二**碳,产生氧气的生化作用)为主。所以,越冬水体必须及时扫雪除尘,让冰面保持清洁透明,让冰下有足够的光照,确保光合作用的进行。
二、经常测氧,监控冰下溶解氧含量及其变化情况
整个越冬期间,水中溶解氧含量是不断变化的。有时呈现上升,有时呈现下降,有时能保持相对的稳定;有时呈现渐变,有时呈现骤变。因此,必须经常测量越冬水体中的溶解氧,准确掌握溶解氧含量及其变化情况。一般自冰厚能够上冰操作起至年底,每1周或10天测1次;次年1月~2月,每3天~7天测1次;此后至冰开始融化,每10天测1次。溶解氧较高、变化较平稳的水体,间隔时间可以适当延长;溶解氧较低、变化幅度较大的水体,间隔时间应该缩短,测的频率适当高些,视具体情况、参考当地水产技术人员的建议灵活掌握。
三、保持越冬场所安静、减少鱼类越冬期能量消耗[ 能量消耗(energy consumption)是指人体活动时消耗体内能量的过程。]
鱼类是变温动物,随着水温下降,其体温也几乎同步下降,在越冬水温(0~4℃)状况下,基本处于冬眠状态,不食也不动,鱼类的能量消耗也降到低。如果在此期间受到惊动而活动起来,就增加了能量消耗。
越冬期间,鱼类尤其吃食鱼类完全不摄食,基本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就靠秋季储存在体内的能量来提供。如果鱼类在越冬期因惊吓而剧烈运动,能量消耗过多,就会令具体质下降,增大感染疾病的可能性,增加死亡率。所以,越冬环境应尽量保持安静。
总结:以上就是对淡水鱼安全越冬的措施的介绍,除了以上的之外,还要采取一系列的增氧办法,以保证鱼儿氧气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