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526]广东中山阜沙黄老板养殖南美白对虾
[白对虾,对虾科海洋生物,原产于南美洲太平洋沿岸的暖水水域,是目前世界上三大养殖对虾中单产量最高的虾种。],池塘面积5.5亩(图1),水深1.5米,2019年8月4日放“一代苗”50万尾,之后过塘出苗25万尾,余下约有14万尾。分塘后早期养殖一直有死虾,每天1-2尾。10月中旬虾规格80~90尾/斤。
10月13日至14日,降温,连续两天吹北风,未见明显倒藻。
10月15日,在下风口发现有少量白便(图2),早晨见底罾死虾增多至7-8尾,对虾吃料没有减少,每日3餐共计45斤。
10月17日至18日,拌料内服“氟苯尼考”+“营养快线”,连续2天。
10月18日,到塘头从料罾取15尾肠胃饱满的正常虾(图3),抛网取13尾肉眼见外观异常的虾,即空肠或空胃,部分肠胃也较满但手摸虾体发软,瘦弱,活力差,似棉花虾的前期症状(图4)。分别从虾样的肝胰腺
[胰腺分为外分泌腺和内分泌腺两部分。]组织
[组织,从广义上说,组织是指由诸多要素按照一定方式相互联系起来的系统。]分离细菌,划线接种于胰蛋白胨大豆琼脂培养基
[培养基(Medium)是供微生物、植物组织和动物组织生长和维持用的人工配制的养料,一般都含有碳水化合物、含氮物质、无机盐(包括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和水等。](TSA培养基),室温条件下培养48h;取虾样的鳃、肌肉、肝胰腺组织,用95%酒精固定,送实验室进行PCR检测;取肝胰腺、肠组织用波恩氏液固定做组织病理切片
[取一定大小的病变组织,用病理组织学方法制成病理切片〔通常将病变组织包埋在石蜡块里,用切片机切成薄片,再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用显微镜进一步检查病变。]观察。
结果显示:培养48h后,接种肝胰腺组织的培养基有少量菌落长出(图5),经鉴定多为希瓦氏菌属、弧菌属。槽式PCR检测正常虾样组肝肠
[肝肠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gāncháng,是指肝和肠,比喻人的某种心绪。]胞虫(EHP)的检出率为60%(9/15),异常虾样组为77%(10/13);正常虾样组白斑综合征**(WSSV)检出1尾阳性,异常虾样组2尾阳性;肝胰腺细小**(HPV)、传染性皮下及造血**坏死**(IHHNV)、虾血细胞虹彩**(SHIV)均呈*性。
病理组织切片观察显示正常虾样肝胰腺组织均不同程度自溶,可见有肉芽肿
[肉芽肿的概念肉芽肿(granuloma)是由巨噬细胞及其演化的细胞局限性浸润和增生所形成的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20%(3/15)及虾肝肠胞虫13.3%(2/15),肝肠胞虫位于肉芽肿坏死灶内和上皮细胞胞质内;肠道组织多数正常,仅有一尾虾肠腔内有大量脱落细胞(图6);异常虾样肝胰腺组织严重萎缩,大量腺管崩解、腺管间细胞增生,可见有肉芽肿61.5%(8/13)及虾肝肠胞虫53.8%(7/13),部分样品肉芽肿坏死灶内除有肝肠胞虫,还有大量细菌;肠道组织多数正常,部分组织增生,上皮脱落(图7)。
10月下旬开始每天用“营养快线”(多种维生素等)+“LY-生命素”拌料保健,同时加强改底、增氧。
11月上旬回访,池塘一直每天有少量几尾死虾,与其它池塘比较吃料没有明显异常。
分析:1、本案例南美白对虾虽然没有表现出吃料明显减慢,也没有发生严重死亡,但部分严重感染肝肠胞虫的虾瘦弱、发软,肝脏形成肉芽肿(坏死),零星死亡,异常天气或水质剧烈变化时,死亡量增加。
2、组织病理切片显示对虾肝胰腺有大量肉芽肿,是虾体本身启动的防御机制,肉芽肿灶心内有大量肝肠胞虫,部分肉芽肿内有大量细菌,说明发病虾肝胰腺坏死(肉芽肿)与感染肝肠胞虫或继发细菌感染有关。(利洋公司技术部王林锁张吉鹏唐绍林利洋水产药店阜沙店黄一明李明响提供2019.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