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是河蟹病害发生的高峰期,同时,也是河蟹快速生长的关键时期,因此,河蟹养殖户河蟹做好该阶段的养殖管理工作尤为重要。河蟹生长关键的因素之一是水质,今年夏季多*雨天气,给河蟹的生长带来了一定的影响,秋季已至,天气多变,广大养殖户要定期观察池塘水质状况,保障河蟹生长冲刺阶段的生长环境。
一、原因
1、大量的残饵、排泄物、动植物尸体中残余的蛋白质、脂肪、淀粉等为病原微生物[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个体微小,与人类关系密切。]的生长繁殖提供营养条件造成病原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并沉积于池底,造成底泥中氨氮、硫化氢[硫化氢,分子式为H2S,分子量为34.076,标准状况下是一种易燃的酸性气体,无色,低浓度时有臭鸡蛋气味,有毒。]、**酸盐[**酸盐,一类无机化合物的总称。]等有害物质[有害物质是指人类在生产条件下或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能引起疾病或使健康状况下降的物质。]再迅速升高,造成池底发臭。
2、水草腐烂
蟹池中移植的水草大多以伊乐藻[伊乐藻是一种优质、速生、高产的沉水植物,原产美洲。]为主,而伊乐藻耐寒不耐高温,高温天气伊乐藻会萎缩、发黄、腐烂而引起底质恶化。
3、频繁使用化学药物消毒,对有益微生物构成极大的危害,使病原微生物产生抗性,致使蟹池逐步失去生态平衡,塘底自净功能丧失殆尽,底质日益恶化。
二、危害
造成蟹池氧气不足,PH值、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升值,导致有益微生物下降,有害细菌再大量繁殖,轻则影响河蟹蜕壳、生长,饲料效率不高,养殖成本增加,养殖风险加大,重则引发河蟹发病。
三、防控措施
渔民有“养蟹先养水,养水先改底”的说法。蟹池底质的好坏不仅影响河蟹的蜕壳、生长,直接关系到养蟹的效益。因此,加强蟹池的底质改良十分重要,不可忽视,可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对蟹池的底质加以改良。
1、根据天气、水质状况、河蟹活动情况进行合理投饵、科学投饵,饵料控制在投饵后3小时内吃完为宜。
2、每7-10天用底改药物交换使用,吸附水体中的氨氮、**酸盐等有毒物质。
3、使用曝气增氧机[增氧机是一种常被应用于渔业养殖业的机器。]时,应尽可能地延长开机时间,通过增氧机曝气的功能作用改善底层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