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滩涂[滩涂,是海滩、河滩和湖滩的总称,指沿海大潮**位与低潮位之间的潮浸地带,河流湖泊常水位至洪水位间的滩地,是令湖、河洪水位以下的滩地,水库、坑塘的正常蓄水位与最大洪水位间的滩地面积。]贝类[贝类,即软体动物门。]养殖[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中,经常遇到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是地球上的自然变异,包括人类活动诱发的自然变异,无时无地不在发生,当这种变异给人类社会带来危害时,即构成自然灾害。]和生物敌害[敌害,是汉语词汇,读音为dí hài,释义是危害某种动物的动物。]的侵袭。因此,防止和消除灾、敌害的威胁,是贝类养殖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一、自然灾害 常见的有台风与洪水带来的流砂和浮泥等危害。应采取必要的防洪措施[人类为防御洪水灾害而采取的各种手段和方法。],如养殖区应避开主河道或修整河口,改直冲为斜流等。
二、敌害生物 一是水鸟和野鸭等,常成群结队来滩涂上啄食贝苗[学科:生命科学总论 词目:贝苗 英文:spat,young shel 释义:l软体动物瓣鳃类刚营固着或水底生活的浮游幼虫,称贝苗。]。二是肉食性鱼类,如虾虎鱼、黑鲷等,均不同程度吃食贝类。梭鱼在滩涂上舔食底栖藻类时,亦连同附着[附着,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为fuzhuo,指较小的物体黏着在较大的物体上。]的贝苗一起吃掉。三是软体动物中的各种螺类,如扁玉螺、福氏玉螺、红螺[红螺,Rapana bezona Linnaeus,俗名: 皱红螺、海螺。]及壳蛞蝓等是贝类养殖的大敌。防治方法:除水鸟驱赶和用猎*惊吓外,可用钩钓和网捕捉;害鱼、杂蟹可用药物如“鱼藤精”、漂**等**;对一些有害螺类,主要靠人工捡除成螺、清除[清除,词语,记载于汉语词语紫癜之中,其意是全部去掉、打扫干净的意思。]卵袋。玉螺类的卵袋呈砂质衣领状,可在7月~8月产卵季节时下滩清除。四是对章鱼、海星等的捕捉,前者可找洞*挖捕或利用章鱼喜钻螺壳产卵的特点,产卵期利用红螺壳捕捉,后者可在日常管理中随时清除。捕到的海星,不可撕碎扔到海中,因其再生力很强,碎裂的每一部分可再形成新个体。
三、其他危害 一是附着生物,如藤壶、海鞘、苔藓虫等,侵占贝类固着基或附着在贝壳上,影响贝类的摄食、呼吸和生长;二是板结滩面,如海带草大量繁生,侵占了养殖滩涂,寻氏肌蛤(海皮癞、短齿蛤)大量繁殖,群体以足丝交错附着,使滩面形成一层厚厚的砂毯,覆盖着埋栖贝类,严重时造成贝类窒息死亡。清除方法:可翻滩去除海带草的危害,产卵前扒除寻氏肌蛤,用作对虾养殖的鲜活饵料。(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