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鲤疱疹**引起的一种**性鱼病。此病发生在水质肥沃的池塘、水库或网箱中,发病温度为10-15℃,通过接触传染。流行于秋末至春初的低温季节及密养的鱼池、网箱,当水温升高到15℃以上时,患病轻的病鱼[《病鱼》,黄咏梅的短篇小说,讲述了我们这个时代令人痛心的闰土故事。]会逐渐自愈。
鱼类痘疮[痘疮 拼音: dòu chuān�� 解释: 天花1。]病是什么症状?
早期病鱼体表出现*白色斑点,以后变厚、增大,形成表皮的“增生物”。色泽由*白色逐渐转变为石蜡状,长到一定程度后自行脱落,但又会重新长出。当“增生物”数量不多时,对病鱼无多大危害。如蔓延到鱼体的大部分,就严重影响鱼的正常生长,使鱼消瘦,并影响亲鲤的性腺发育。
病鱼体表有白色斑点,以后变厚、增大,形成增生物,由*白色变为奶牛色、桃花色、褐色、黑色。
鱼类痘疮病该怎么治呢?
(1)将病鱼放到含氧量高的清水或流水中饲养一段时间,体表的“增生物”会逐渐脱落转愈。
(2)每立方米水体用0.4-1克红霉素全池泼洒[【词目】泼洒 【读音】pō sǎ 【释义】将水或其他细小东西向外倒洒,使散开。],对治疗痘疮病有一定的效果。
(3)投喂大黄药饵,一次量,每一千克饲料混50g大黄粉,大黄粉用开水侵泡12小时,一天一次,连用5至10天。同时全池遍洒浓度为4毫克/千克的**灵[**灵,片剂。],有一定疗效。
(4)排去原池水3/5,用生石灰全池泼洒,调pH为9.4,10小时后加入新水。
(5)复合碘溶液,或10%聚维酮[聚维酮是一种水溶性的具有高效粘合性的聚合物,主要作为固体制剂湿法制粒的粘合剂。]碘溶液,或10%聚维酮碘粉,一次量,每一立方水,0.1ml,或0.45~0.75ml,全池泼洒一次。
(6)银翘版连根,或七味板蓝根,或清热散,一次量,每1kg饲料,3.2~4.8g,或6~8g,一天两次,连用2~3天。
(7)扶正解毒散或黄连解毒散,一次量,每1kg饲料,均为6~8g,1天2次,连用7天。
以上就是“鱼类痘疮病是什么症状?鱼类痘疮病该怎么治呢?”的具体方案,希望水产养殖户能够科学判断,使用适合的方法,更好的进行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