鲫鱼[鲫鱼(学名:Carassius auratus,简称鲫,俗名鲫瓜子、月鲫仔、土鲫、细头、鲋鱼、寒鲋、喜头、鲫壳、河鲫 。]是我国常见的淡水鱼类之一,生活在青藏高原地域以外的各大水系。鲫鱼是杂食性鱼类,食性广、适应性强、繁殖力强、抗病力强、生长快、对水温要求不高,便于养殖,是我国重要的养殖性鱼类。但是养殖鲫鱼极易感染寄生虫[寄生虫(parasite)指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高度退化,一生中大多数时间寄生于其他动物体内或体表的动物。],如车轮虫、斜管虫、锚头蚤等。而在杀虫过程中,用药过度会导致鱼耐药性[耐药性(drug resistance)又称抗药性,系指微生物、寄生虫以及肿瘤细胞对于化疗药物作用的耐受性,耐药性一旦产生,药物的化疗作用就明显下降。]的增加,所以难以一些养殖户因用药量过大或药物毒性较大而导致鲫鱼药物中毒[机体过量或大量接触化学毒物,引发组织结构和功能损害、代谢障碍而发生疾病或死亡者,称中毒。]。那么鲫鱼药物中毒是什么原因?如何处理?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引起鲫鱼中毒的原因

  鱼类寄生虫类对药物的耐药性增加迫使养殖户不断加大剂量使用杀虫药物,长期形成的所谓传统用药观念仍然被多数养殖者采纳,选择使用直接用农药、原料药或者各种自配合剂杀虫,以追求杀虫效果。药物毒性大加上用量把握不准,往往造成鱼类中毒。

鲫鱼中毒是什么原因?如何处理?

  从接触鱼类中毒病例中,其中少数鲢鱼、草鱼中毒,其余全为鲫鱼中毒,且死亡数量都比较大。鲢鱼多为阿维菌素[阿维菌素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农用或兽用杀菌、杀虫、杀螨剂。]局部浓度过高引起,草鱼多为使用敌百虫引起,这两种相对易控制,不大会造成过多损失。而鲫鱼出现中毒在采取适当措施后虽有大幅下降但还是没办法全面控制,尤其是诱发鳃出血后只有卖鱼为较佳止损方案。

  

二、鲫鱼药物中毒症状:

  

中毒死亡鲫鱼症状一般为:

  体发黑、突眼、竖鳞,解剖有腹水、肝胆病变、肾肿大、血液发紫;

  镜检有孢子虫或车轮虫、指环虫,有的为几种虫并有;

  鱼塘水质较差:透明度低(水老化)或水泛浑(极度缺乏藻类)有的下风口有大面积油膜、浮沫。

  发病起始普遍为发现少量死鱼诊断有寄生虫,不当使用杀虫药后开始大批量死亡。

  

二、鲫鱼药物中毒怎么处理?

  处理方案:

  1、第一天:停料,洁水灵3亩水面/袋,应激解毒灵3亩·米/瓶。

  2、第二天:应激宁300g+优肠乐200g+威多康100g拌喂40kg饲料,全程投喂5天以上。

  若伴随有细菌感染的可先投喂3天:达克菌400g+制菌灵200g+应激宁300g管2000kg鱼体重。八控底康3亩水面/袋(凉底解毒,可控制虫卵,预防鱼体质未恢复寄生虫再次爆发)

  3、第三天:益水藻元1瓶+绿源多肽1桶用10亩水面。

  治疗花费大量财力、精力并且真正恢复是个漫长的过程。所以要有预防意识,避免使用高毒性和不正规的杀虫药物。经分析,比较理想的几个塘口都是平常注意改良水质和内服保健的,鱼体质好,即使中毒现象明显,死亡量相对小很多。

  

三、如何避免鲫鱼药物中毒?

  1、每月至少使用2次益水藻元+绿源多肽,1次乐碧净;每月投喂5天应激宁+优肠乐+威多康;

  2、每周测水一次,查鱼一次,发现有少量寄生虫即投喂内服驱虫药(克孢素+驱蠕净)。

  3、在给鲫鱼用药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用药,避免药量过度或不适用药导致鱼群中毒。

  若一旦发现鲫鱼药物中毒的现象,应立即调整药物,对中毒进行紧急处理。了解以上知识点,学习快速控制解救中毒鱼。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