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参[海参,属海参纲(Holothuroidea),是生活在海边至8000米的海洋棘皮动物,距今已有六亿多年的历史,海参以海底藻类和浮游生物为食。]室内养殖[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技术海参养殖一种模式[模式是指从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中经过抽象和升华提炼出来的核心知识体系。]之一,多应用在我国的北方地区如山东、辽宁等地。其实也是一种暂养模式,目前来看成功率较高,以下就对这种模式的养殖技术做个介绍。

海参室内养殖技术

一、场址的选择与改造

海参室内养殖技术

(一)场址的选择

由于都是原先遗留或转接到养殖海参的精养池(水泥池),所以是很简单和节省成本的一种选择,不过各个地方的池会略有差异,如池壁的高度不同、圆形池和方形池、刷漆和没刷漆等区别。

水环境条件 一般这种改造过的大都是直接使用**井水的养殖模式,故此水温都是可以得到很好的保证,一般夏季海水高温度不超过28℃,冬季不低于5℃,全年8~23℃连续时间在200天以上,非常适合海参的生长要求,而且水质还是得到肯定的,不过有些个别地方出现盐度不一的现象,在辽宁西部部分地区时常发现盐度在8-12‰,个别更低的盐度,这样就不适合改造为海参养殖使用了。

(二)改造

1、改造要点

(1)池形 通常原先养殖海水鱼[海水鱼主要是指产自热带地区的海鱼,它们色彩特别艳丽,形状奇特,是观赏鱼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的时候很多地方的池形会有些差异,有圆形和方形两种,不过这个都不是很大的问题,可以随时用于海参的养殖。

(2)水深 水深对刺参成活率[成活率在医学上指病人医治成活的概率,故称“成活率”。]、生长速度、养殖产量都有很大影响。由于原先鱼池已经确定了高度和高水位,原则上是很难再对水位做调整。目前精养池一般的水位在80cm(高),基本上都设计在30-50cm,具体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调整。

(3)灯光 刺参属于昼伏夜出的动物,原来的养鱼大棚中光线都较弱,接近于夜晚的模式,有部分养殖户认为要在全黑暗的模式下较适合刺参的生长,其实并不科学,建议弱光的情况下更适合生长,可以安装15瓦的白炽灯(一只灯泡使用50m2)。

上述情况和排水、增氧等设施都可以直接适用于刺参的养殖(蓄养)。

二、参礁的设置

其实,在精养池中养殖的海参设置参礁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模仿其在原始的生长状态下的环境模式,参礁能够提供其善于攀爬吧、躲避的习惯;二是制造一种立体的养殖模式(提高养殖密度),综合利用水体、饲料等诸多项目。

(一)参礁的设置

(1)石块 石块是常用的参礁材料,根据水位、面积等状况来放置石块。(可参考参圈的模式设置)

(2)水泥预制件、瓦片 这是普及的两种材料之一,也是容易被接受和使用的产品,建议安置的时候,高度都不要高出高水位。

(3)其它材料 还可就地取材,采用多种材料作参礁,如汽车外轮胎、陶瓷管、树枝捆、筐篓、树桩、旧网衣、塑料薄膜、编织袋等。

(二)清池与消毒

原来的精养池改造后经过消毒进水后即可引种养殖

三、放养

1、海参的选择

(1)规格 此种模式的刺参选择有别与参圈养殖模式,在暂养(蓄养)的情况下,一般选择个头较大的来养殖,具体大小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定,如300头/kg、200头/kg或是更大的,一般个体越大成活率越大,故生产中参苗放养规格不宜太小,大格苗种成活率高,收获早、快,但如规格太大,价格提高,将会增加苗种成本。具体的大小确定应根据自己的情况而定。

(2)质量 除规格要求外,优质参苗的基本特征是:体表干净,无伤,无黏液,肉刺完整、尖而高;体色正常,色素深,有光泽;摄食[简介摄食是指机体为个体生存、保障身体各**的功能和从事各种活动的能量需要所进行的取食行为。]旺盛,粪便较干、呈散落不粘连的粗长条状;规格较整齐,无特别小的个体;离开水后收缩正常,管足附着力强,躯体硬朗,在水中活力强,头尾活动自如,伸展自然;拿在手中稍颠几下,参苗反应灵敏,收缩快。如果参苗体色暗淡而粘滑,肉刺秃而短甚至溃烂,活动缓慢,管足无力、粪便粘连等,则说明参苗不健壮,不宜投放在池塘中养殖。

2、消毒处理 参苗放养前要进行消毒,可用“海参金碘”或“海参宝-II”0.3-0.5ml/m3浸浴10-30分钟,以杀灭病原菌。

四、日常管理

(一)水质调控

所有模式养殖刺参,水质都是影响刺参生长发育的关键因素,直接决定了养殖成败,对水质进行科学调控,是减少刺参病害,提高养殖效益的有效措施。

1、科学换水[《换水》是广西漓江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李进祥。]

(1)换水方法 在精养池中养殖刺参和参圈不同之处大的优势就是水处理方便,换水的模式和海水鱼养殖模式很象,本质上的目的就是要改善水质和清楚残饵及粪便的积物。

通常的换水方法是:根据自身池中的情况,如投饵[ ...]量、刺参摄食情况、排便情况等实际情况来确定换水时间和次数,原则上是少投饵、少排便则可以1-2天换一次,多则可以1天换一次,换水时间以每天凌晨6-7点左右为好。换水时间不易太久,越快越好,因为越久对刺参的应激越大,通常一次超过2-3个小时的换水,对刺参的应激相当于影响1-2天的能量储积。

(2)换水时注意事项

每次换水的时间控制在1-2小时内,刺参个头越大应激也越大,个头越小应激较小,每次换水的应激极易促使刺参体内的电解质和微量元素流失,刺参也会出现脱水现象,能量缺失,免疫功能受影响。故此,在换水前后2小时内要泼洒“抗应激灵”+“电解维他”及时补充体能,平衡营养,协调免疫功能,预防疾病爆发。

换水后,要及时消毒,建议使用“海参宝-II”或“海参金碘”。

(二)饵料投饵

近几年参圈养殖的模式中有投喂饵料的现象还是很少的,大多都是靠潮汐带来的食物源来满足海参的需求,当高密度养殖和水中藻类不够时这种方式就会很明显的限制海参的生长。所以,投喂饵料应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定。

一般在水质肥沃,天然饵料丰富的池塘,参苗放养密度不大的情况可不投饵,刺参主要依靠摄食天然饵料为主。但在高密度养殖条件下,适量投喂人工饵料,可以加快刺参生长速度,缩短养殖周期,提高成活率和养殖产量。

1、饲料配方:目前使用全价商品饲料来养殖精养池的刺参的模式并非很多,更多的是已自己购买原料来自配饲料投喂,主要还是以鼠尾藻、马尾藻、海泥、鱼粉、扇贝边、**、多糖、多矿、免疫营养成分等原料。

目前尚未有一个权威标准的饲料配方,饲料配方的原则是“适合自己的就是好的”。现推荐配方如下(仅供参考):

比例设计

原料成份 配方1 配方2

鼠尾藻 20% 15%

马尾藻 4% 5%

海泥 70% 70%

扇贝边 2% 0

虾糠粉 2% 0

海参** 0.5% 0

免疫促生长素 0.5% 0

生物多糖 0.5% 0

刺参浓缩料 0 10%

海参复合预混料 1% 0

2、投饵量的确定

总的投饵原则是宁少勿多,以适量为准,并参照参圈养殖模式投饵量。因为在精养池养殖模式中,肉眼观察可以看到饲料被采食和消化的速度和时间,基本可以推算出投喂的量和投喂时间。由于在精养池养殖模式下环境和黄昏(晚上)的模式很象,刺参基本上24小时都在采食和排泄,故此,经过几次的观察就可以确定投喂的时间和投喂量。

(1)根据水温调整投饵 水温是影响刺参摄食的主要因素,在10~15℃时摄食旺盛,这也是刺参生长快的时期,在此期间要多投饵。水温17~19℃以上,随着水温的升高,摄食量逐渐降低,到20~26℃时基本停止摄食(停止摄食的温度随刺参规格的增加而降低);水温低于3℃时,摄食量很低,到0℃时基本停止摄食。

(2)根据池中刺参的存活量和体重推算投饵 这需要经常观察刺参的规格和成活情况。可以定期观察刺参的成活和生长情况来估计池内刺参的成活率,终来控制饲料的投喂量。

3、投喂方法:将配合好的饲料泡水30分钟后搅拌均匀再全池泼洒,增氧不得停止。

以上是对海参室内养殖技术的介绍,此种的养殖模式相对而言,病害较少,如果出现不适而不食等现象时切忌及时乱投药,建议方法是停食、加强增氧、泼洒较**量的“电解维他”和“抗应激灵”3-5天,平时多注意消毒工作。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